湖北日报全媒记者 曾雅青
通讯员 刘恒超
“以前听老人们提起过邹凤山逼退泗港伪军的故事,原来他带领游击队保护的是我们天门人的盐粮通道……他真了不起!”近日,天门市石家河镇村民袁中平在该市彭家垴红色教育基地参观时,敬佩之情油然而生。
该基地讲解员黄冰瑶介绍,邹凤山出生于天门多宝镇罗汉寺,16岁便投身革命,1929年加入中国共产党。
长征路上,他是贺龙红三军中的营长;抗战初期,他远赴延安抗大学习,后率八路军大青山骑兵团在内蒙古草原与日寇血战5年。
1945年初,邹凤山随王震的三五九旅南下鄂中,肩负天京潜游击总队长重任。他带领游击队员在襄河沿岸神出鬼没,在渔薪镇、多宝镇痛击伪军,逼退泗港据点守敌,硬生生从日伪铁蹄下夺回了一条连接襄南与大洪山根据地的“生命补给线”。
1945年5月下旬,伪天门县保安第五大队大队长潘典华率部占领了汪家新场,企图切断新四军的运输线。为迅速拔掉这颗“钉子”,襄北地委指示邹凤山率部消灭这股伪军。
6月中旬,邹凤山率部到达南湾后,从北、西、南三面将敌包围,另派一连从正面进攻。敌人受到突然夹击,顿时一片慌乱。邹凤山指挥各连以饿虎扑食之势冲向南面桥头,一排手榴弹消灭了守桥之敌。
清剿了占领汪家新场的500名顽军后,战斗即将胜利。不料,这时日军一个机枪班突袭封锁桥头。邹凤山亲率尖刀班冲锋,却被高粱地埋伏的敌人的子弹击中头部。见此一幕,战士们高喊“为总队长报仇”,奋不顾身冲锋上前,最终夺回阵地。
不幸的是,32岁的邹凤山却从此长眠于故乡热土。他牺牲时,距离日本投降仅剩2个月。
听完讲解,多宝镇第二初级中学学生小罗深受感动,决定把烈士的故事写进作文里。
“从内蒙古草原转战天门河畔,邹凤山始终奔赴党最需要的地方。今天的我们,更应学习这种精神,把群众的大事小事办好。”天门市卢市镇机关干部陆鑫遥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