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库资讯网 意库资讯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热门动态 »

“数”说红色故事 长江大学支教队青春点亮乡村

荆楚网(湖北日报网)讯(记者林杉 通讯员谷军)从红色课堂到数学游戏,从《寻梦环游记》的生命教育到无人机演示,一群大学生用15天时间为湖北孝昌县的孩子们打开了知识的大门,也让抗大精神在新时代绽放光芒。

7月,湖北省孝昌县小悟乡林业中学的教室里,一群初中生正围在长江大学志愿者周围,热烈讨论着数独难题的解法。这是长江大学信息与数学学院“抗大·树梁”数学科普志愿服务队“弘扬三大精神 青春‘数’写担当”暑期社会实践活动。

红色基因筑牢精神之基

“他们为什么能在那么艰苦的环境中坚持下来?”志愿者在红色文化课上抛出问题。

“因为他们有信仰!”801班刘胜阳同学毫不犹豫地回答。这个瞬间,抗大精神从历史书中走出,照进了现实。

志愿者们通过《红星照耀中国》专题阅读课、红色电影展映、抗大校歌学唱等形式,让革命历史变得可感可触。志愿者周芙莹以饱满的情感讲述抗大故事,引导学生思考这些精神在当今社会的价值。

“抗大精神的内涵丰富、催人奋进,时刻提醒我们要保持危机意识,始终将爱党爱国放在第一位。”刘胜阳同学在课后这样说道。

数学之美点燃思维之火

“试试用四个三角形和一个正方形拼侧面,就像当年大别山军民搭防御工事那样互相搭把手!”志愿者在趣味数学课堂上的引导,让抽象的几何概念变得生动起来。

志愿者们设计了数独竞赛、二十四点速算、对称星河探索等数学游戏,让数学告别枯燥,成为课间最热门的话题。

志愿者纪奇用幽默风趣的语言和巧妙的设计激发同学们的兴趣。他设置了多个难度等级的数独挑战,每当有同学成功解出难题,教室里都会响起热烈的掌声和欢呼声。

生命教育启迪成长之思

“死亡不是生命的终点,遗忘才是。”志愿者郑若楠引用电影《寻梦环游记》中的经典台词,引导学生思考生命的意义。

这堂别开生面的公开课将英语教学、文化解读与数学观察巧妙融合。当讨论到万寿菊桥时,郑若楠引导学生观察其轴对称结构;在分析亡灵世界的立体城市时,又引导他们发现几何结构。

志愿者们还将数学与现代科技前沿相结合,通过机器狗、无人机、无人驾驶等演示,展示数学在人工智能、深度学习等领域的应用。黄若男详细讲解数学模型在无人驾驶技术中的应用,让同学们认识到数学在现代科技中的核心地位。

心灵陪伴温暖留守之心

7月的孝昌,白天骄阳似火,晚上风清月朗。志愿者们用15天时间,为乡村留守儿童带来别样的假期体验。

在“珍爱生命、预防溺水”主题课上,志愿者们通过真实案例、模拟场景,系统讲解防溺水知识;在心理健康课上,又通过压力游戏和情绪绘画等方式,帮助学生建立积极心理调适机制。

离别时分,孩子们抱着志愿者送的玩偶和集体合照,拉着老师的手不愿松开:“老师明年还会来吗?”“这是我收到的最棒的礼物!”

双向成长促青春之花绽放

这场支教活动不仅是知识的传递,更是情感的联结。志愿者们用耐心与智慧陪伴孩子们成长,也从孩子们的纯真与求知欲中汲取了前行的力量。

“从最初的紧张备课到如今能用孩子们喜欢的方式传递知识,这个过程让我真正理解了教育的意义。”志愿者周阳深有感触地说。

林业中学副校长汪平表示:“长江大学数学科普志愿服务队给全校师生带来了清新的科技之风,不仅开阔了师生的视野,更加坚定了师生的理想信念。”

7月24日,孝昌县小悟乡险峰中学三楼会议室,爱心托管班结业仪式隆重举行。

孩子们用铿锵有力的《抗大校歌》合唱、声情并茂的《青春》朗诵、整齐划一的《我和我的祖国》手势舞,展示着半个月来的成长与收获。

当《夜空中最亮的星》舒缓悠扬的旋律响起,志愿者们用温柔而坚定的歌声,传递出对孩子们的殷切期望与美好祝福。

镜头定格下的笑脸,成为这段时光最珍贵的纪念,也见证着青春与梦想在红色沃土上生根发芽。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意库资讯网 » “数”说红色故事 长江大学支教队青春点亮乡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