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库资讯网 意库资讯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热门动态 »

东湖快语|鲁迅夹烟墙画应从人文和历史的角度来认识

湖北日报评论员 常少华

近日,鲁迅纪念馆的鲁迅夹烟墙被人投诉要求更换。投诉理由是该墙的原画是鲁迅在自己家里抽烟,墙画去掉背景,有引导人室外聚集抽烟危害他人健康的风险,还有误导之嫌。此事在网上引起热议。

据了解,该墙是鲁迅故里景墙,是位于鲁迅纪念馆的网红打卡点。画面主要由鲁迅画像和鲁迅故里的典型风貌组成。据官方信息介绍,景墙上是鲁迅先生日常生活中的真实面貌,他手夹香烟,鲁迅先生的随笔里曾经这样说“自己只要一抽烟啊,就有了很多对生活的理解跟写作的想法”。部分游客到鲁迅纪念馆参观游览时,会到这面墙点燃打火机或者香烟,拍一张打卡照。

鲁迅是青年人心中的精神领袖,鲁迅爱抽烟也是客观事实。按照现在的健康理念来看,鲁迅酷爱抽烟的习惯的确不值得效仿,这一点有显见的共识。但鲁迅夹烟墙是否有引导室外抽烟嫌疑?笔者认为不会。

青年人跟风“点烟式”打卡,是一种有仪式感的个性纪念方式。如若这些行为没有过度,可被理解为在青年人心中,鲁迅不仅是精神领袖、文坛巨匠,也可以是一个可亲近的朋友,是一个可以跨越百年进行平等对话的前辈。

前一阵子,鲁迅同款背心热销,说明了鲁迅作为近代文学“顶流”的影响力不减。实际上,鲁迅的文章和著作是常读常新的,相关文创周边和经典语录流传甚广,鲁迅从来没有淡出过时代。把鲁迅当作百年前的青年人来看待,就会看到他身处那个时代的困惑、痛苦和烦恼。而鲁迅“手里的烟”,和他深沉的思想、犀利的文字有着强烈的关联。

理解、共情和传承鲁迅精神的正确方式,是将其抽烟的习惯融入到鲁迅整体的思想和行为中去把握,而不会把鲁迅抽烟当作一个割裂的碎片来看待。这不是在美化吸烟,而是理解真实的历史人物,需要我们尊重他所处的特定历史环境,并将他还原到客观的历史中进行理解。

另据潇湘晨报报道,8月25日,绍兴市文旅局的一名工作人员称,今天上午收到了来自全国各地的电话,“都表示这是历史的客观现实,而且也是绍兴鲁迅故里旅游的一张名片,要求不能因为一个人的投诉盲目做出决策。”大家的意见一致要求不需要修改,文旅局也会在广泛听取民意的基础上做出决策,不会因为一个人的投诉而盲目更换,“是否修改目前还没有通知,会在全面统筹后再做出决策。”

保留公众场所的人文性,与禁烟文明规范并不相悖。认为鲁迅夹烟墙会引导室外抽烟的想法,狭隘化了公众的理解力和包容力。鲁迅夹烟墙说明了什么,如何理解它,恰恰是对社会文明程度和认知水平的检验。要批驳的是那些在墙前肆意聚众抽烟的过度娱乐化行为,而非这面墙本身。直面历史人物的真实性,对公众尤其是青少年而言,才是更合适的教育和引导。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意库资讯网 » 东湖快语|鲁迅夹烟墙画应从人文和历史的角度来认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