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库资讯网 意库资讯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热门动态 »

东湖评论:以骨干队伍建设促进基层治理能力现代化

8月13日,省委常委、组织部部长何良军在武汉调研基层党建工作时强调,要育优骨干队伍。这一要求直指基层治理现代化的核心命题,基层治理千头万绪,归根结底要靠人来实现。治理能力现代化,首先必须是治理队伍的专业化。在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进程中,锻造一支政治过硬、本领高强的骨干队伍,不仅关乎基层党建质量,更决定着治理效能的成色。从武汉的实践来看,基层治理的提质增效,正是通过抓住“人”这个关键要素,才让党的政策在基层落地生根,让群众诉求得到及时回应,让治理创新不断涌现。

锻造骨干队伍,首先要以筑牢政治忠诚为根本。政治属性是党员的第一属性,政治能力是基层工作者的核心能力。在青和居社区,“天天敲门组”的志愿者们用“敲门十八法”敲走了高空抛物的陋习,敲来了邻里和谐的新风,正是源于每位党员同志们坚定的理想信念和政治担当。当前,基层治理面临的形势更加复杂,任务更加艰巨,这就要求基层骨干必须不断提高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比如要善于从政治上看问题,在疫情防控、民生保障等重大任务中把准方向;要自觉对标党中央要求,在落实政策时不走样、不打折;要始终保持为民初心,把群众的小事当作自己的大事来办。只有把政治建设贯穿队伍建设全过程,才能确保基层治理始终沿着正确方向前进。

锻造骨干队伍,关键要以提升专业能力为支撑。基层治理是一门科学,需要专业化的能力素养,在新时代,基层治理面临数字化转型、风险防范、矛盾调解等新课题,对干部队伍的专业素养提出了更高要求,为此必须要建立系统化的骨干培训体系,既要加强理论武装,又要提升实践能力,既要培养精通某个工作领域的“专才”,又要造就综合能力强的“通才”,而江汉区在今年开设的“社区先锋365学堂”正是对此生动的实践,课程涉及的培育内容覆盖党务知识、民生服务、治理创新、服务工具等14大类基础业务必修课,精准回应了当前社区工作者“会干事但不懂创新、善协调但缺乏专业”的痛点,真正锻造出“提笔能写、开口能讲、问策能对、遇事能办”的复合型人才梯队。

锻造骨干队伍,重点要以创新激励机制为保障。基层工作条件艰苦、任务繁重,有效完善的干部激励机制可以有效调动骨干队伍的工作积极性、激发创造力。襄阳市庞公街道,通过构建“三荐三审”立体选拔制度、“双试双评”科学遴选程序和打造“1+3+N”骨干培养体系的全链条体系,打造了一批适应新时代要求的基层治理生力军。这些创新实践表明,加强基层队伍建设,既要严管也要厚爱,既要压担子也要给平台。通过完善待遇保障机制,让基层干部安心工作;通过健全容错纠错机制,为担当者担当;通过拓宽发展空间,让有为者有位。只有形成“引得进、留得住、用得好”的良性循环,才能为基层治理提供源源不断的人才支撑。

基层骨干队伍的建设,关乎基层治理现代化的成色,一支政治坚定、能力突出、作风优良的骨干队伍,能够激活基层治理的一池春水。当前,我国社会治理正在经历从传统向现代、从粗放向精细的深刻转型,这对基层队伍建设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我们要持续在选育管用各个环节发力,努力打造一支堪当时代重任的基层骨干队伍。唯有如此,才能把党的政治优势组织优势转化为基层治理效能,让基层治理既有力度又有温度,最终为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奠定坚实基础。

稿源:荆楚网(湖北日报网)

作者:刘金辉(武汉市江汉区“西北湖学社”团队、区委组织部)

责编:袁莉莉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意库资讯网 » 东湖评论:以骨干队伍建设促进基层治理能力现代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