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片由极目新闻通讯员胡海清摄
□楚天都市报极目新闻记者 张艳 通讯员 叶彪
一直被粉丝呼唤“进剧组开工”的武汉籍著名演员王凯,终于有新动作了。这一次,他的身份是青年电影人导师团的艺术顾问。
8月12日,久未露面的王凯出现在猎鹰计划“我心中的那座城——千里荆楚地”短片创作季北京终审路演现场。在接受极目新闻专访时,他感慨道,路演让他看到了青年创作者们对湖北文化的独特理解,“像打开了一本立体的湖北日记。”
从湖北之城看见荆楚温度
我们湖北人身上有一种韧劲
猎鹰计划“千里荆楚地”短片创作季活动由中国电影家协会指导,中国文联电影艺术中心、湖北省电影局、湖北省文学艺术界联合会主办,旨在扶持青年导演、编剧,培养影视新力量,用影视语言讲好湖北故事。
该项目自去年10月启动以来,共有30名青年导演、编剧从全国几百位报名者中脱颖而出,经过采风创作、导师指导、作品打磨等多个环节,创作了涉及悬疑、爱情、科幻、现实主义等多种题材的剧本。在当天的终审路演活动中,这些优秀青年电影创作者齐聚一堂,通过阐释作品内容及主旨思想,角逐5部短片拍摄名额。最终,他们将组成5个主创团队分赴黄石、荆州、咸宁、建始、鹤峰等地拍摄,集结成一部网络电影公映。
当天,王凯低调现身路演现场,让青年创作者和嘉宾们备感惊喜,而青年创作者们的激情讲演,也让他感慨颇多。
比如:在点评青年导演王晨旭的剧本大纲《野人同志》时,王凯说这个故事“表达出了人物的精神风貌和当地的景观风貌”,对于如何演好角色,他深有感触地说,他在拍戏过程中,遇到要呈现上一代的生活状态和感情状态时,就会去请教自己的父母,再慢慢琢磨角色。
在现场观摩此次短片创作季的路演,王凯说,他从中看到了青年创作者们对湖北文化的独特理解,“像打开了一本立体的湖北日记,30个剧本就像30颗种子,洒向了湖北的各个城市,从不同侧面展现了荆楚大地的温度。”他还表示,很期待青年创作者们去展现各具特色的湖北之城,让观众通过最终的作品重新认识湖北,“因为我们湖北人身上有一种韧劲,湖北的江湖气不仅仅是长江水,更是街巷里弄中普通人热爱生活的那股劲儿。”
城市的魂不在打卡手册里
而在过早时的那勺辣椒油里
近年来,与城市地标、网红打卡相关的热门视频层出不穷,王凯笑着指出,文旅和电影的融合,远不是简单的叠加,或是打卡地标那么简单。
“城市的魂不在打卡手册里,而在过早的老板给你加的那勺辣油里!”王凯说。
一个故事到底应该怎么去讲,才能让它更有吸引力?或者,整个团队对于整部戏的创作理念应该怎么去表现?他认为,其实这是“一个有趣的、互相学习和分享的过程”。
这些也都反映在他的创作理念中。作为一名演员,热播年代剧《大江大河》里的“宋运辉”是王凯绕不开的重要角色之一。六年时间里三次扮演宋运辉,对他来说无疑是非常难忘的一段经历,演绎一个人从18岁到40岁的不同特质,对王凯来说“既是挑战也是幸福”。为何拒绝流量偶像剧,而去坚持现实题材与深度创作?他坦言,现实题材是时代的一面镜子,记录时代的作品能照见生活、引发共鸣。“《大江大河》的拍摄,让我确信:真实的故事是最有力量的。”他特别强调,能够参与有温度有深度的作品,其实比追求一时的流量更重要,“故事可以平凡但不能假,人物可以渺小但不能空”。
作为湖北走出去的明星,王凯一直以实际行动深耕家乡文化建设,被家乡粉丝誉为既有专业高度又具奉献精神的文化领军者。今年3月21日,王凯以高票当选湖北省文艺志愿者协会新一届理事会副会长。这是他的又一个新身份,他此前已经担任中国视协演工委副会长、中国文艺志愿者协会理事、湖北省电影家协会理事。对于多重身份加持、责任重大,王凯说,他今后还将继续为湖北的文化建设贡献自己的力量,做新时代文艺工作者的典范。
至于下一阶段的“新动作”,他向极目新闻记者透露说,自己即将开拍由国家安全部指导创作的国安题材电视剧《交锋》,饰演的具体角色会与以往的荧屏形象有很大区别,将让人“耳目一新”。
他还向网友们喊话:“会有一个小惊喜,大家期待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