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库资讯网 意库资讯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热门动态 »

东湖评论:让家政“小切口”成为就业“大舞台”

随着家庭结构小型化、双职工家庭增加到来,家政服务业正逐步成为就业领域的一匹“黑马”,强势吸引人们关注。近日,商务部等9部门联合印发的《2025年家政兴农行动工作方案》,更是为家政行业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在大众以往的认知里,家政行业似乎是中年女性的“专属领域”,刻板印象中的家政服务人员多是文化程度不高、年龄偏大的群体。这种偏见不仅限制了家政行业的健康发展,更让家政服务人员在无形中增加压力,无法得到应有的尊重和认可,也让其他就业人员在考虑职业价值和情感反馈后会变得更慎重。但实际上,家政服务连接着城市家庭的生活品质和农村劳动力的增收希望,对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有着重要作用。它不再是简单的洗衣、做饭、打扫,而是涵盖居家养老、育婴育幼、膳食营养等多领域的专业服务。而人们对个性化、多样化、品质化的生活需求,更需要服务人员有着丰富的知识和专业技能。

家政兴农行动的推进,需要更多正面的宣传和引导,以重塑社会对家政服务的认知。首先,行业组织要带头积极尝试。比如通过表彰优秀家政服务人员,开展家政服务技能大赛等活动,让那些在平凡岗位上发光发热的家政从业者走进大众视野,展示他们精湛的技艺和敬业的精神;其次,还需要得到消费者正面支持,这种支持不仅是对服务的认可,更能转化为对从业者的尊重。当消费者从“挑剔雇主”变成“合作伙伴”,做到平等交流、不超时安排工作、甚至是朋友圈主动分享其专业表现,都将为家政兴农注入温暖而持久的动力。另外,媒体的力量也不可忽视,挖掘出更多家政从业者或从业者与雇主彼此信任的暖心故事,通过短视频、情景剧、纪录片等形式,让社会感受到家政服务业是一份需要爱心、耐心、专业的正当职业,与其他行业一样值得被尊重。

家政兴农行动的推进,需要建立精准的供需对接,让乡村劳动力既“走得出去”又“站得住脚跟”。通过建立劳务协作机制,可以是以东西部协作、对口帮扶等方式,组织家政企业与农村地区定向合作。东部地区可以发挥家政市场成熟、需求旺盛的优势,与西部劳动力大省签订合作协议,构建“双向奔赴”长效模式。譬如广州“南粤家政”推动珠三角地区和粤东粤西粤北特别是老区苏区、民族地区开展家政服务劳务结对,就是其中典型。此外,还要注重地域特色和市场需求相结合。如将擅长母婴护理地区劳动力培育为“乡嫂育婴”品牌,把精通家庭料理制作的群体打造成“膳行天下”项目,通过品牌化运营提升市场认可度,降低对接成本。

家政兴农行动的推进,需要有权益护航,才能让农村家政人员“干活有底气、权益有保障、发展有盼头”。要将家政从业员纳入社会保障体系,明确劳动合同签订、工资支付、工伤赔偿等规范,解决“干得多、保障少”“有组织、无保障”等痛点。还可以建立“家政服务行业工会联合会”或“家政服务纠纷调解中心”,让农村劳动者在遇到问题时既能得到工会组织“娘家人”的帮助,也能有“说理的地方”。更关键的是要打通“技能-权益-收入”的联动通道。比如通过职业技能等级认定让农民“技高者多得”,帮助他们在职场中提升议价能力,提高职场期待;建立红黑榜制度,对运营不规范、克扣工资、漠视权益的企业进行曝光,对规范用工的适当政策倾斜等。

家政服务虽只是一个“小切口”,却关乎着就业、民生等大问题。我们期待在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下,让家政服务从单纯的生计选择转变为备受青睐的职业向往,同时成为更多人实现人生价值的“大舞台”,为经济社会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稿源:荆楚网(湖北日报网)

作者:胡迪(湖北宜昌“我们正当阳”网评团队 半月镇人民政府)

责编:丁玥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意库资讯网 » 东湖评论:让家政“小切口”成为就业“大舞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