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学习困难、注意力不集中,可能不只是调皮,还可能是铅在‘作祟’。”四川省妇幼保健院儿童保健科主任医师聂晶提醒,铅作为一种具有强蓄积性的重金属毒物,对儿童神经系统的损害不可逆,血铅水平每升高1μg/dL,孩子智商就可能遭受永久性损失1分。家长需高度警惕“铅炸弹”,科学构筑防铅护盾。
铅沉积区域。四川省妇幼保健院供图
儿童铅中毒进程隐匿,早期多无典型症状,却在不知不觉中威胁着孩子的成长。四川省妇幼保健院权威专家解读,梳理家庭中常见的铅暴露风险,以及科学有效的防护措施,为家长提供一份实用指南。
大脑发育关键期。四川省妇幼保健院供图
家庭“铅隐患”:8类常见风险需警惕
家中8大铅隐患。四川省妇幼保健院供图
科学防铅:三大核心行动指南守护儿童健康
护盾1:严防“铅从口入”,阻断接触途径
勤洗手:儿童玩耍后、餐前必须用肥皂认真搓洗手部及指缝至少30秒,减少铅尘摄入。
重卫生:勤剪指甲,避免铅尘藏匿;定期清洗儿童玩具和常用物品,降低接触风险。
常清洁:用干净的湿抹布擦拭儿童能触及的桌面、家具等,避免干扫引发铅尘飞扬;儿童食品和餐具需加罩防尘。
避污染:不带儿童到铅作业工厂附近活动;家中若有从事涉铅行业的成员,下班前需更换工作服、洗澡,避免将铅尘带回家中,工作服不与儿童衣物混洗。
护盾2:饮食助力“阻铅”,减少铅吸收
保证每日营养:让孩子每天摄入300ml牛奶和1个鸡蛋,钙和铁元素能有效阻碍铅的吸收。
避免高危食物:少吃或不吃传统皮蛋、老式爆米花等含铅高的食品;避免空腹吃高脂零食,减少铅在肠道的吸收。
改善生活环境:燃煤家庭要经常开窗通风,降低室内铅尘浓度;孕妇和儿童远离二手烟,减少有害物质摄入。
谨慎选择餐具:选购儿童餐具时,避开彩色图案和来源不明的伪劣产品,优先选择无彩釉的陶瓷或不锈钢制品。
护盾3:精准筛查早干预,把握治疗时机
“早期筛查和干预是降低铅毒害的关键。”聂晶指出,儿童铅中毒的诊断必须依据静脉血铅水平,指尖血检测误差可达30%,结果不可靠。
以下三类儿童属于高危人群,需重点筛查:家住工业区或老城区;父母从事涉铅行业;表现出多动、注意力不集中、学习困难等情况。
需要注意的是,驱铅治疗(使用药物排出体内铅)仅适用于中度及以上铅中毒(血铅≥250μg/L),且必须在医生指导下进行,切勿滥用排铅药物。环境治理(清除铅暴露源)才是根本,重度中毒儿童需由CMA认证机构彻底清除家庭铅污染源。(甘敏兴、聂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