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统计局最新数据显示,7月全国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环比由降转涨0.4%,核心CPI同比上涨0.8%,涨幅连续3个月扩大,创下2024年3月以来的新高。这一抹物价数据的暖色,折射出扩内需与“反内卷”政策协同发力的积极成效,映射着中国经济逐渐增强的内生动力。
扩内需政策效应在服务消费领域率先破冰。7月服务价格环比上涨0.6%,贡献了CPI总涨幅的65%。暑期出游需求集中释放,飞机票价格环比飙升17.9%,旅游、宾馆住宿和交通工具租赁费价格分别上涨9.1%、6.9%和4.4%,均显著超越季节性水平。这并非自然波动所能解释,上海组织300余场国际消费季“好来、好玩、好购”活动,广西推出2000余项主题促销,各地政策“点火器”精准引燃消费引擎。服务消费的强势回升,见证着居民消费结构从基础生存型向发展享受型的跃迁。
工业消费品价格企稳回升,则彰显消费升级的深度拓展。7月工业消费品价格环比上涨0.5%,其中燃油小汽车和新能源小汽车价格双双结束连续5个月的跌势转为持平,家用器具、文娱耐用消费品价格涨幅达0.5%至2.2%。苏宁易购数据显示,带有换气、增氧功能的新风空调销售同比激增116%,净化型空气循环扇增长超89%。这些“改善型消费”的亮眼表现,印证了消费需求正从“稳基础”向“提品质”的深刻演变。
供给端的“反内卷”治理为物价改善提供关键支撑。7月PPI环比降幅收窄0.2个百分点,为3月以来首次收窄。中央财经委员会第六次会议定调“治理企业低价无序竞争”后,煤炭、钢材、光伏、水泥和锂电等行业价格降幅集体收窄。其中煤炭开采价格环比降幅收窄1.9个百分点,黑色金属冶炼收窄1.5个百分点,折射出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与产能治理的积极成效。国家发展改革委研究员刘方指出:“传统产业改造升级和重点产业产能治理不断深入,带动市场竞争秩序持续优化”。供给侧的“刀刃向内”,正重塑健康的市场生态。
政策组合拳的精准发力,为经济循环疏通脉络。6部门联合发布《关于金融支持提振和扩大消费的指导意见》推出19项举措;《中华人民共和国价格法修正草案(征求意见稿)》进一步明确不正当价格行为认定标准,规范市场价格秩序;消费品以旧换新政策已带动汽车、家电等五大类消费超1.6万亿元。这些举措形成“需求牵引供给、供给创造需求”的更高水平动态平衡。与此同时,产业升级的“新”动能破土生长,7月飞机制造价格同比上涨3.0%,可穿戴智能设备制造价格上涨1.6%;世界机器人大会上,仿生蜜蜂、人形机器人等创新成果展现着“智”造魅力。供给质量提升与消费升级的同频共振,为物价温和回升注入可持续动力。
核心CPI连续三个月的回升,是内需市场回暖和政策效应显现的积极信号。这0.8%的涨幅,为巩固经济回升向好态势增添了底气。当前,巩固这一势头仍需持续努力,既要精准施策激发需求潜力,也要深化改革优化供给结构。随着各项政策进一步落地见效,中国经济的韧性和活力将持续增强,将实现价格温和回升与高质量发展的良性互动。
稿源:荆楚网(湖北日报网)
作者:许雄琛(武汉市江汉区“西北湖学社”网评团队、区委组织部)
责编:袁莉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