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应急管理部消防救援局近年统计数据显示,我国超过20%的家庭火灾成因涉及未成年人因素,儿童消防安全教育已成为守护万千家庭的重要基石。为切实增强少年儿童消防安全意识,普及基础防火知识与应急逃生技能,筑牢假期居家安全防线,7月23日下午,山东理工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鲁约笃行”实践团在冠县清泉街道新城社区面向辖区近百名儿童开展消防安全教育课程。通过系统性的消防安全知识讲解,将安全理念深植童心。
专业理论精解,构建防火思维框架
实践团成员依托精心准备的多媒体教学课件与真实案例影像资料,深入浅出地展开了系统理论教学。内容聚焦家庭生活实际场景,清晰阐释了“燃烧三要素”核心原理。讲解时生动剖析了因幼童好奇玩火、错误使用大功率电器及不规范充电行为而引发的典型火情案例,令在场的孩子们直观认识到火灾的巨大危害性与可防范性。课程同时重点普及了社区及家庭环境内需严格遵守的“三清三关”(清楼道、清阳台、清厨房,关火源、关电源、关气源)日常防火规范,成功在孩子们心中初步建立起家庭防火的知识框架和理性认知。
隐患可视化排查,深化风险场景认知
为使理论认知有效转化为实践预判能力,教学环节特别模拟了居家安全隐患排查任务。实践团成员巧妙利用情景再现,在多媒体中直观呈现出充满消防隐患的儿童卧室实景图——从随意挂搭于取暖器上的易燃衣物,到电源插座被多台玩具车辆电池同时充电时的过载状态,再到书桌上未熄灭的模拟蜡烛灯被窗帘垂带“不慎”引燃的连锁反应。在实践团成员的专业引导下,孩子们积极辨识这些隐藏的“火患陷阱”,互动过程有效激发其风险警觉,深刻领会到隐患藏匿于细节的道理。
掌握自救逃生技能是防火教育的核心落脚点。实践团成员结合社区楼层布局,详细地讲解分析了不同类型火灾初期的应对原则,明确了“小火快灭、浓烟速逃”的行动基准。重点解析了安全疏散指示标识的识别要诀、不同材质门把手的徒手测温避烫方法、湿毛巾制作及使用规范。
此次扎实的理论授课使抽象的消防安全知识切实内化为社区少年儿童可感可用的防护盾牌,充分彰显了“鲁约笃行”实践团聚焦社会需求、赋能基层治理的初心与扎实作风。实践团负责人李庆雪强调:“启蒙一课仅为起点,消防安全素养需深耕细作。我们将持续链接社区资源,拓展更多生动载体,确保防火意识如‘火种’不熄,‘防火墙’常在。”
(供稿单位:山东理工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陈诗雨 、周雨欣、徐林霖、李庆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