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库资讯网 意库资讯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热门动态 »

东湖评论:超大城市治理何以“轻装”前行?

时隔10年,中央城市工作会议于7月14日至15日在北京召开,会议明确我国城市发展正迈向存量提质增效新阶段。对于超大城市而言,面对千万以上人口规模体量带来的治理重负,如何在现代化转型中卸下包袱、“轻装”前行,已成为一道必答的时代考题,而本次会议所强调的“创新城市治理的理念、模式、手段”正是关键破题之道。超大城市治理的“轻装”,绝非责任的减轻,而是通过创新理念、模式和手段,以更精准的服务、更高效的协同、更智慧的分工,系统性实现降本提质增效。

“城,所以盛民也。”,城市治理的起点与终点皆应回归“人”的需求本身,这要求政府从“管控思维”转向“服务思维”,践行好“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为人民”理念。武汉市江汉区在完整社区建设中,将目光聚焦于居民身边的“关键小事”,通过盘活存量空间,在街区精准嵌入养老中心、普惠托育点、幸福食堂、便民维修站、文体活动空间等“小而美”的服务设施,打造“一刻钟便民生活圈”,让居民的烦忧在“家门口”得以化解。这种将有限的资金和空间用在居民最迫切、最需要的服务上,坚持需求导向,化繁为简的治理思路,正是“轻装”的应有之义。

“轻装”前行,更在于模式之变。超大城市治理点多面广、单元复杂,决定了政府不可能也无需唱“独角戏”,而应转向多元主体协同共治,善用市场效率,激发社会活力。武汉市江汉区在国内中心城区首创“物业城市”改革,将全区302个老旧小区整体视为一个“超大型社区”,整合分散于市政、环卫、巡查等多个部门的基础资源,整体“打包”交由专业物业服务企业一体化运营,不仅显著提升了服务专业化水平和响应速度,更有效缓解了老旧小区停车难等一系列治理顽疾。而在楼宇密集、商居混杂的区域,江汉区创新“楼商居融合”治理模式,打破条块分割,建立跨社区党组织联建共建机制,将分散的楼宇企业、商圈商户与社区力量拧成一股绳,变“多头管理”为“协同共治”,推动资源在“楼商居”三方间高效流动与动态匹配,构筑起命运共同体与发展共同体。

“轻装”前行,还需手段之智。在信息时代,技术赋能是打通治理堵点、降本提质增效的关键引擎。本次中央城市工作会议将“建设便捷高效的智慧城市”列为七大重点任务之一,并强调要“用好市民服务热线等机制,高效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近日,武汉市正探索实践,将市民服务12345热线引入DeepSeek打造“灵醒AI助手”,提供全天候服务。AI实时解析方言版诉求,并精准匹配知识库里的政策,不仅破除了沟通壁垒,更大幅提升了在线解决率,此外,AI借助群体事件模型,能够挖掘出市民反映的群体性诉求,检出率达90%,隐患未发生即可预警,将治理关口前移,真正实现纾难解困“减负、提速、增效”。

当超大城市治理真正学会运用“四两拨千斤”的智慧,有效创新城市治理的理念、模式、手段,唤醒市场与社会沉睡的潜能,实现降本提质增效,方能在践行人民城市理念,增强千万市民幸福感、获得感、安全感的同时,于城市治理能力和治理体系现代化转型之路上步履轻盈、行稳致远。

稿源:荆楚网(湖北日报网)

作者:刘梓亚(武汉市江汉区“西北湖学社”网评团队、新华街道)

责编:袁莉莉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意库资讯网 » 东湖评论:超大城市治理何以“轻装”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