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18日以来,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多地遭遇罕见强降雨,道路塌方、山体滑坡、房屋受损……面对严重洪涝灾情,当地党委、政府迅速组织力量救灾,多部门奋力抢险转移受灾群众,最大限度降低灾害损失。
总有一种精神让人难忘,总有一群人让人感怀,让人泪流满面。在1998年初夏,面对前所未有的特大洪水灾情,在党中央的坚强领导下,广大人民群众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在同洪水猛兽的殊死搏斗中,书写出可歌可泣的英雄史诗。2024年11月,习近平总书记考察湖北时强调要“大力弘扬大别山精神、抗洪精神、抗疫精神,广泛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伟大的抗洪精神是中华民族的重要精神谱系,万众一心、众志成城的凝聚力、不怕困难、顽强拼搏的战斗力、坚韧不拔、敢于胜利的意志力,共同铸成那一座永远冲不垮的“堤坝”。
“人在堤在”,铮铮誓言的背后是团结一致的强大向心力。同样的时空,同样面对特大洪灾,一场与时间赛跑、与生命赛跑的接力赛仍在荆楚大地续演。6月18日以来,在遭遇了数十年一遇的罕见强降雨后,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的来凤、宣恩、鹤峰等多地受灾严重。面对来势凶猛的洪灾,英雄的人民没有退缩,而是紧紧拧成一股绳。在地势低洼的来凤县育红桥社区,河水倒灌,老人被困家中,社区居民吴新宇挺身而出,个人安危早已置之脑后,毅然将老人背到安全地带。在宣恩县李家河镇川大河村,面对汹涌的山洪,当地村干部们驱车救助受困群众,险被洪水冲走,仍继续抢险救援、转移群众。在鹤峰县容美镇,山体落石直接导致城区主供水管网被损坏,抢修队不分昼夜,接力赛跑,连续奋战10余小时完成管道修复。洪灾无情,人间有爱,荆楚儿女在洪灾一线,在危难之间,用双手筑起抵御洪灾的最强“堤坝”,用行动诠释了新时代抗洪精神的最美“注脚”。
“疾风知劲草,板荡识诚臣” ,汹涌的洪灾见证了“铁打的”共产党员干部的品质。闻令而动,不胜不休。广大党员干部扑到抗洪一线,扎在泥泞岸滩,成为群众安全最大的“靠山”。面对超过历史极值的河水水位,来凤县党员干部没有退缩,迅速启动防汛Ⅰ级应急响应,党员干部下沉救援一线,有序组织全县5696名受灾群众成功避险转移,在连轴转中最大程度护佑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当洪水退去,新的攻坚战又悄然打响。面对繁重的排污清淤工作,鹤峰全县570多名党员干部全员出动,会同志愿者及环卫工人到沿河亲水走廊清理淤泥,日夜奋战保障群众出行安全。越是艰难的任务,越是艰苦的环境,越是历练出“铁一般信念”的干部队伍,冲锋在前,守护万家灯火长明。
长江奔涌处,精神立潮头。在荆楚大地,在美丽江城,抗洪精神犹如雨后春笋般破土而出、生根发芽,新时代的“抗洪故事”仍在接续上演。在支点建设的新征程中,六千万荆楚儿女必将团结一致、奋勇向前,继续书写“敢为天下先”的崭新篇章。
稿源:荆楚网(湖北日报网)
作者:胡泽艺(武汉市江岸区 “青橙计划”网评团队、球场街道)
责编:詹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