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库资讯网 意库资讯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热门动态 »

四川沐川“魔芋法庭”深度服务产业全链条:用专业法律知识编织产业防护网

法治日报记者 杨傲多

法治日报通讯员 周梦雨

四川省沐川县是全国知名的魔芋产地,享有“中国魔芋之乡”美誉。2024年,全县魔芋产业以7.2万吨年产量、18亿元综合产值、2300万美元出口创汇的规模稳居全国行业前列。

近年来,沐川县人民法院紧扣全县“百千万亿”魔芋产业发展战略,创新打造“魔芋法庭”,将司法服务深度嵌入魔芋产业“种植—加工—销售”全链条,用专业法律知识编织产业防护网。

精准护航

2023年,沐川县遭遇极端高温天气,导致魔芋大面积减产甚至绝收。面对种植户与保险公司之间的理赔纠纷,沐川县法院第一时间联合农业农村局、魔芋产业服务中心及乡镇政府成立“田间调解专班”。

受理案件后,调解队顶着40℃的高温现场勘验受灾地块,对照气象数据与保险条款反复研判,结合《农业保险合同》条款与民法典相关规定,深入田间地头开展调解工作。最终,芋农在半个月内收到326万元保险理赔款。

“法官现场调解,当场确认协议,没几天我就拿到了赔偿款,把公平正义真真切切送到了身边。”领到理赔款的种植户李大姐拿着调解书,脸上洋溢着笑容。

芋农的所需所盼在哪里,司法服务就跟进到哪里。沐川县法院创新推出“1+N”(即1名法官对接N名芋农)田间法律服务模式,5名法官担任“法治田间管家”,通过建立“田间法律服务微信群”,开展“春耕护农”专项行动等,为芋农实时解答土地流转、劳务纠纷等法律问题200余次。

2023年以来,沐川县法院共审结涉魔芋种植保险理赔案件7件,平均审理周期缩短至29天,服判息诉率达100%。

多元联动

随着魔芋产业蓬勃发展,涉芋纠纷逐渐增多。去年底,沐溪镇魔芋种植大户张大叔就遇到收购纠纷。他与收购商王某因魔芋质量是否符合合同标准产生分歧,多次协商未果后,双方来到“魔芋法庭”寻求帮助。

沐川县法院民事审判庭庭长张伟了解情况后,立即组织魔芋纠纷调解队开展庭前调解工作。通过实地勘验魔芋质量、解析《魔芋种植回收合同》条款及民法典相关规定,法官向双方阐明利害关系,最终促成双方达成“60%即时收购+20%损失分担+20%延期补足”的解决方案。

这一成功调解案例的背后,是沐川县法院构建的多层次司法服务体系:2023年与魔芋产业服务中心签订《关于有效助推魔芋产业发展合作的备忘录》,出台《司法服务魔芋产业九项举措》,建立涉农纠纷联席会议制度;2024年联合打造“魔芋协会调解员培训基地”,培育出一支由法院和农业专家共同指导的“魔芋纠纷复合型调解员”队伍。

这种源头解纷范式,既彰显基层治理的温度与效率,也为乡村振兴提供了可复制的沐川实践路径。不仅如此,2023年出台的《沐川县人民法院魔芋产业巡回审判司法服务规程》,在将涉芋纠纷化解周期缩短至平均10个工作日的同时,也让这种“法庭开在魔芋地”的场景悄然成为田间新常态。

截至目前,沐川县法院已多元联动化解涉魔芋产业链纠纷130余件。

立体普法

“去年隔壁老张家没写清收购标准亏了3万多元,今年法官把‘护身符’送上了门。”在沐川县底堡乡的魔芋种植基地,65岁的李大伯拿着刚领到的《一图读懂——魔芋种植风险提示》和《魔芋买卖合同范本》感慨道。这番话道出了沐川县法院司法服务从被动受理到主动预防的转变。

魔芋科技示范园内,“法官工作站”的电子屏上实时滚动播放涉农普法案例。魔芋龙头企业——四川森态源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负责人刘磊指着屏幕说:“去年出口订单激增时,法官主动上门讲解国际贸易风险,帮我们修订外销合同条款。今年出口转内销,法官又根据我们的需求就知识产权保护、买卖合同中的风险及依法用工等进行了专题培训。”

“法官工作站”与“巡回审判点”的常态化运作,让企业“足不出户”即可获得法律咨询、纠纷调解等服务。各专题“送法入企”活动自2023年以来已成功开展20余次,刘磊拿着新修订的《劳务合同》说:“现在用工纠纷少了,生产效率提升了。”

此外,沐川县法院还向魔芋行业主管部门发出司法建议书,从科学制定保险方案到完善灾害救助预案,构建起立体化法治防护网。该建议被农业农村局全部采纳,并获评乐山市年度优秀司法建议。

站在产业转型升级的关键节点,沐川县法院正积极探索建立移动法官工作站,进一步延伸司法服务。

“沐川县法院将持续深化‘法治+产业’融合,强化知识产权保护,完善风险预警体系,为魔芋产业向标准化、品牌化、国际化发展提供有力司法保障。”沐川县法院党组成员、常务副院长黄梦蛟说。

来源:法治日报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意库资讯网 » 四川沐川“魔芋法庭”深度服务产业全链条:用专业法律知识编织产业防护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