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行业大模型接入DeepSeek,以专业化问答让‘农事专家’如影随形;人形机器人准确剪摘成熟番茄串,‘AI’农具加持助力耕作效率成倍提升;伏羲农场整合空、天、地三层监测网络,打造未来农业‘神经中枢’。”日前,《农民日报》大篇幅报道了雄安新区推动现代农业发展绽焕的新面貌,也引发了公众对“坐在屋子里种地”的“赛博农业”的关注和思考。
网络时代,“赛博”逐渐成为备受年轻人热捧的关键词,常用以指代与数字技术、虚拟环境相关的概念和事物。所谓“赛博农业”,是指将人工智能、大数据、物联网等前沿科技深度嵌入到农业生产的各个环节,用“技术+数据”的双翼把农业从“靠天吃饭”的经验模式升级为“知天而作”的智慧体系。近来,从浙江平湖无土培育的花苗“克隆”扩繁技术,到河南南阳牧原生猪健康的智能监测分析,再到上海青浦无人农场的智慧插秧,这场极具“赛博”味的农业新质生产力跃迁行动,正锐意推动数智技术与农业种植养殖的耦合链接,迸发出引领传统农业转型升级的强大动能。
实际上,无论是网络原住民出于惊叹农业智能化、高端化蝶变的“玩梗”,还是身处其中的从业者数载孜孜矻矻才迎来的“华丽绽放”。深究起来,不难发现“赛博农业”有其清晰的发展脉络。这其中既有对探索现代农业进阶的不懈追寻。如农业农村部去年10月印发了《农业农村部关于大力发展智慧农业的指导意见》和《全国智慧农业行动计划(2024—2028年)》,从顶层设计上鼓励各地区加快“赛博农业”全产业链的落地实践;也有对端牢粮食安全饭碗的战略考量。如针对我国人多地少、资源紧缺、效率不高等发展痛难点问题,通过“赛博农业”带动种质改良、装备应用、技术推广、智慧赋能,推动农业降本增效、产量提升;更有对加快建成农业强国的殷殷期盼。如在以生物技术和信息技术为特征的新一轮农业科技革命突破性发展的今天,我们必须抢占农业智慧化发展的制高点,努力弥合同美欧等发达国家之间的差距,加速农业强国建设进程。
倘若跳出农业来看,我们还能发现“赛博农业”对于推动乡村全面发展具有更加基础性、长远性的作用。首先是在加速城乡融合发展上,“赛博农业”的推广能够逐步打破阻碍城乡资源双向流动的壁垒,持续推动人才、资本、服务等要素下乡,特别是能够助推以新农人为代表的原乡人、新乡人群体返乡到乡,在聚人气、增财气的过程中实现由“慧农”到“慧乡”的转变;其次是在乡村新型基础设施建设上,通过“赛博农业”牵引发力,能够加快推进以5G基站、人工智能、卫星互联网、大数据中心等为核心的新型基础设施布局乡村、落子乡村,从而逐步构建起支撑乡村提质提速发展的重要基石;最后是在丰富乡村发展新业态上,“赛博农业”也能够促进新型发展要素与乡村多元载体之间的融合,为乡村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例如,通过农业碳汇数字平台交易,将农业生态本底转化为厚实家底;深耕优质短视频创作,让传统戏曲、舞蹈、技艺等乡土非遗“老树发新芽”;拓宽低空经济应用场景,在智慧巡田、物流速运、旅游观光等方面实现“低空+”赋能乡村。
诚然,从推动“赛博农业”纵深发展延伸到“赛博乡村”新图景,我们还有很长一段路要走。但相信通过这场科技与农业的双向奔赴,在广袤的沃野田畴间将会呈现更多“赛博”式的新面貌,最终汇聚成为催生乡村新变的澎湃浪潮。
稿源:荆楚网(湖北日报网)
作者:高佳兴(武汉经开区)
责编:王舒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