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库资讯网 意库资讯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热门动态 »

【楚天评】东湖评论:以“父老生死系”的赤诚情怀造福一方

郡县治则天下安。5月24日上午,湖北省委书记、省人大常委会主任王忠林出席全省县(市、区)委书记培训班开班式并作主题辅导报告。他强调,县委书记要昂扬斗志、思进图强,全力提振“嗷嗷叫”的精神状态。这一谆谆嘱托,既是对新时代干部队伍建设的精准把脉,更是对“人民至上”理念的生动阐释。

1990年7月15日,当时在福建省福州市工作的习近平同志,读到《人民呼唤焦裕禄》一文深受感动,撰写了《念奴娇·追思焦裕禄》,真切表达对焦裕禄的深情赞颂:“生也沙丘,死也沙丘,父老生死系”。60多年前,焦裕禄靠着一双脚板和一辆破自行车,在470天的时间走遍兰考县一百多个大队,与群众肩并肩一起治理“三害”。为了让36万兰考人民过上幸福的生活,为了彻底改变兰考的贫困面貌,他拖着肝病的身体,奋斗到生命的最后一刻。历史不会忘记焦裕禄,人民深爱焦裕禄,不管时代发生怎样的变迁,人民对他的呼唤从来不曾停止,学习弘扬焦裕禄精神逐渐成为全体党员干部的共同追求和自觉行动。

历史车轮滚滚向前,为民答卷需要与时俱进。当前湖北正处于加快建成中部地区崛起战略支点的关键期,县域治理面临“既要金山银山又要绿水青山,既要产业振兴又要民生保障”的多重考验。在乡村振兴主战场,恩施州来凤县将藤茶产业从零散种植发展为30万亩种植基地,带动2.8万农户年均增收8000元,让“小茶叶”变成“大产业”;黄冈市红安县依托红色旅游资源,打造“将军故里”旅游品牌,让3000余户村民吃上“旅游饭”,昔日革命老区焕发新生机。这些县域发展生动实践印证,唯有把产业振兴的种子播撒在田间地头,才能让特色种植、乡村旅游、电商经济真正成为群众增收的“摇钱树”。正如焦裕禄当年在兰考种下的泡桐树,如今已化作价值百亿元的民族乐器产业,惠及几代兰考人民。

基层治理的“最后一公里”,考验着为民服务的温度。在武汉经开区军山街道,社区干部创新推出“移动办公桌”,把政策咨询、矛盾调解等服务送到居民楼栋,2023年累计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437件;在宜昌市夷陵区,乡镇干部坚持“夜访农户”制度,三年累计化解征地拆迁、邻里纠纷等矛盾1200余件,群众满意度达98.6%。这些带着泥土芬芳的实践告诉我们,坐在办公室里听不见鸡鸣犬吠,文件堆中看不到人间烟火,只有把脚印留在街巷阡陌,把听诊器放在群众脉搏,才能听见民生痛点的真实声响。从 “等群众上门” 到 “送服务上门”,变的不仅是工作场景,更是 “以百姓心为心” 的治理逻辑重构。县(市、区)委书记是县域经济发展的“领头羊”,熟悉民情方能找到县域治理的 “最优路径”。 “治大国如烹小鲜” ,县域治理亦是如此,急不得,也慢不得,需要“领头羊”的远见卓识,也拷问着为政一方的初心和民生情怀。

“些小吾曹州县吏,一枝一叶总关情”,民生保障的细微之处,方显执政为民的初心。在襄阳市樊城区,老旧小区改造工程将“路灯不亮”这类看似鸡毛蒜皮的小事列入重点督办清单,2023年累计更换路灯1.2万盏,照亮了37个社区的回家路;在十堰市竹山县,教育部门建立留守儿童“爱心午餐”专项基金,让2.3万名山区孩子吃上热乎饭;在荆州市公安县,人社部门推出“就业红娘”服务,帮助高校毕业生实现“家门口”就业,2023年全县城镇新增就业1.2万人。“群众利益无小事” 既是一方主官对人民群众的庄严承诺,更是 “治国有常,利民为本” 的生动诠释。当一盏盏路灯点亮黑夜,当一份份午餐温暖童年,当一个个岗位托起希望,我们看到的不仅是主政者对民生小事的躬身力行,更是 “以人民为中心” 发展思想的具象化呈现。民生工作没有终点,只有连续不断的新起点,每解决一件小事,就是向民心更深处迈进了一步。

站在新的历史方位,湖北县(市、区)委书记肩负着18.59万平方公里土地上6100万群众的期盼。希望县域经济的“领头羊”以焦裕禄为镜,既要有“功成不必在我”的历史担当,更要有“功成必定有我”的实干精神。要像守护长江生态那样守护民心,在优化营商环境中厚植发展沃土,在推进科技创新中培育新质生产力,在产业转型中保障民生。唯有将发展的硬道理与民生的大情怀有机统一,才能让“把泪焦桐成雨”的为民篇章在荆楚大地续写新篇,让发展的实绩更有温度,让群众的幸福更具质感。

稿源:荆楚网(湖北日报网)

作者:肖璐(武汉市江夏区“青苹果乐园”网评团队)

责编:杨虹磊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意库资讯网 » 【楚天评】东湖评论:以“父老生死系”的赤诚情怀造福一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