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需了解更多应急消防科普教育基地设计方案,请致电北京盛世民安。
应急消防科普教育基地是以应急消防科普、教育、宣传、体验等为主要内容,向公众传播应急消防知识、传授应急消防技能的教育场所,是普及应急消防科学知识、传播应急消防科学思想、弘扬科学精神的重要载体,对于提高公众的消防安全意识和应急处置能力具有重要意义。以下从其分类分级、建设标准、基本功能、设施配备等方面展开介绍:
分类分级
应急消防科普教育基地分为国家级、省级、市级、县级和消防科普宣传点五级。
建设标准
- 建设数量: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至少应建设一个省级以上(含)应急消防科普教育基地;各地(市、州、盟)至少应建设一个市级以上(含)应急消防科普教育基地;各县(区、市、旗)应建设一个县级以上(含)应急消防科普教育基地;开放消防站全部达到对外开放标准。
- 建设面积:
- 应急消防科普教育基地场馆面积,国家级不小于1500平方米,省级不小于800平方米,市级不小于200平方米,县级不小于100平方米,消防科普宣传点不小于20平方米。应急消防科普教育基地与本地综合性场馆共用场地的,面积可按上述标准减少20%。
- 依托开放消防站建设县级以上应急消防科普教育基地的,面积可按相应等级标准减少20%。
- 行业部门和社会单位应急消防科普教育基地既可以是独立空间,也可以是消防科普教育长廊、墙等开放式共享空间,不设面积要求。
- 消防主题公园、示范街等开放性应急消防科普教育基地只划分为省级、市级和县级,场所面积分别不少于1000平方米、800平方米、500平方米。
基本功能
- 普及消防安全基础知识:参与者能够通过学习火灾基础知识、消防法律法规、典型火灾案例、消防标志标识等内容,掌握学校、社区、家庭和商场、宾馆、酒店、影剧院等公共场所火灾危险性、火灾隐患查改、初起火灾处置、应急疏散等基本常识。
- 普及各类灾害事故自救逃生知识:通过模拟灾害现场、电视展播、展板展示等手段,普及火灾、地震、台风、洪水、泥石流、建筑物垮塌、交通事故等情形下的自救逃生知识。
- 展示消防设施运行原理:通过实物或微缩模型展示火灾自动报警、自动喷淋、应急疏散、应急照明等消防设施运行原理,并能够在讲解员指导下进行实际操作体验。
- 常见火灾处置和疏散逃生体验:通过VR、AR、MR等科技成果或红外感应、实物实景操作等手段,指导群众体验家庭等各类场所和油锅、电气等各类常见火灾使用灭火器进行初起火灾扑救。通过实际操作掌握常见逃生装备的使用方法,体验浓烟、高空等复杂情况下的安全、快速疏散。
- 展示常见消防车辆器材装备、消防历史沿革:弘扬消防文化,介绍消防救援队伍参加灭火救援、社会救助先进事迹,展现新时代消防救援队伍新风貌。
设施配备
- 影音播放系统:配备先进的影音播放系统或移动终端平台,满足群众了解、查询、点播消防安全基本常识和基本技能需求。
- 灭火体验设施:配备VR、AR、MR等体验系统或实物实景体验装置,满足群众实操体验模拟报警、常见火灾处置、常见灭火器材使用和复杂情况下疏散逃生体验需求。其中,国家级、省级、市级、县级消防科普教育基地如设置VR、AR、MR等设施应分别不少于5台、3台、2台、1台,场景模块设置应分别不少于7种、5种、5种、3种,且应包括家庭、商场市场和影剧院等公共场所;如设置实景体验设施,应不少于2处。
- 火灾及其他灾害事故认知和体验设施:通过影音或实景设施介绍常见火灾和其他灾害事故成因和避险措施,其中,国家级、省级、市级、县级应急消防科普教育基地设置常见火灾成因及发展蔓延演示系统不少于5种,其他灾害事故成因及演变演示系统分别不少于5种、3种、2种、2种。省级(含)以上应急消防科普教育基地设置地震等自然灾害事故破坏威力和应对措施体验实景设施不少于2种,市级不少于1种。省级(含)以上应急消防科普教育基地设置地铁等交通设施应急逃生、处置技能系统不少于1处。
- 消防设施运行原理展示设施:通过实物或微缩模型对各类消防设施联动运行原理进行展示。市级(含)以上应急消防科普教育基地消防设施运行原理展示设施要依托互联网实现远程操作、现场评判,便于对消控室等相对专业岗位人员进行远程培训或抽考。
- 其他系统:选择装备电子地图、参观流量记录、考核考试、设备使用频次后台记录系统。
运作模式
应急消防科普教育基地应该与社会各界紧密合作,推动应急消防科普教育工作的社会化、群众化和常态化。通过与学校、社区、企事业单位等合作,开展各种形式的宣传教育活动,提高公众对消防安全的认识和重视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