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库资讯网 意库资讯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热门动态 »

东湖评论:党建红托起“一老一小”幸福梦​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一老一小”一头连着“夕阳”,一头连着“朝阳”,关系着千家万户的幸福,是民生保障的重要内容。在社会发展的进程中,聚焦“一老一小”需求,是衡量社会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尺,也是建设和谐社会、完善民生保障体系的关键所在。

当前,我国正处于社会转型与发展的关键时期,人口结构变化显著。老龄化程度不断加深,老年人口数量持续增长,养老服务需求日益多样化;生育率的变化也使得育儿需求更加凸显,对托育、教育等服务的质量与可及性提出了更高要求。在老龄化与少子化交织的时代背景下,如何守护“夕阳红”、呵护“朝阳升”,成为检验城市温度与治理精度的标尺。破解这道民生考题,需要以党建为引领,凝聚各方力量,从设施建设、服务供给到社会包容,织密民生保障网。

坚持党建引领,是夯实社区治理根基的“红色引擎”。社区作为社会治理的基本单元,在服务“一老一小”中扮演着关键角色。各地基层党组织纷纷探索“党建+一老一小”治理模式,将服务触角延伸至社区末梢。在浙江杭州,社区党委牵头成立“银龄互助”“爱心护苗”党员志愿服务队,党员带头结对帮扶独居老人和留守儿童;在上海,依托党群服务中心打造“15分钟养老育幼服务圈”,将党的组织优势转化为服务效能。通过建立“街道党工委-社区党委-网格党支部-楼栋党小组” 四级联动体系,基层党组织精准对接“一老一小”需求;更有武汉市江夏区部分社区党组织积极发挥统筹协调作用,整合各方资源。加强与驻区单位、社会组织、企业等的沟通协作,建立党建联盟,形成服务合力。定期与医院联合开展健康义诊、健康讲座等活动,为老年人提供医疗保健服务,为儿童进行免费体检;与学校合作,组织课外辅导、兴趣培养等“四点半课堂”项目,丰富孩子们的课余生活。各地基层党组织都坚持党建引领基层治理,让惠民政策落地有声,实现治理与服务的同频共振。

加强设施建设,是提升服务硬件水平的“有力支撑”。走进北京劲松社区,适老化改造后的楼房加装了电梯,防滑坡道、无障碍设施一应俱全;社区食堂飘出饭菜香,为老年人提供营养配餐;托育中心里,孩子们在专业幼师陪伴下快乐玩耍。从城市到乡村,越来越多的“老年友好型社区”“儿童友好型街区”涌现,社区养老服务站、普惠托育园、老年大学、青少年活动中心等设施不断完善。数据显示,全国已建成社区养老服务机构和设施 32.9 万个,婴幼儿照护服务机构 7.6 万个,基本实现 “15 分钟生活圈” 全覆盖,让老有所居、幼有所育不再是愿景。这些配套设施建设,既丰富了老年人的精神文化生活,更成为了孩子们的“温馨家园”。

营造包容环境,是促进社会和谐友爱的“硬核武器”。江苏南京推出“时间银行”互助养老模式,志愿者为老人服务积攒“时间币”,未来可兑换他人服务;广东深圳开展“四点半课堂”,解决双职工家庭孩子放学后无人看管的难题;多地组织“银龄课堂”“童伴计划”,为老人传授智能手机使用技巧,为儿童开设兴趣培养课程。从生活照料到精神慰藉,从健康管理到教育陪伴,多样化的服务供给,让“一老一小” 群体感受到 “不是亲人胜似亲人”的关怀。不仅如此,公交地铁上主动为老人让座、商场设置母婴室、图书馆开辟亲子阅读专区…… 一个个细节彰显城市温度。当全社会形成尊老爱幼的共识,“一老一小”才能在充满善意的环境中安享岁月、茁壮成长。

守护“一老一小”,就是守护城市的未来与希望。以党建红为引领,以民生需求为导向,不断夯实设施根基、优化服务供给、涵养包容土壤,定能绘就“夕阳无限好,朝阳正当时”的幸福图景,让每一位老人都能颐养天年,每一个孩子都能向阳而生,让发展成果真正惠及全体人民。

稿源:荆楚网(湖北日报网)

作者:陶玉(武汉市江夏区)

责编:丁楚风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意库资讯网 » 东湖评论:党建红托起“一老一小”幸福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