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鑫
胡文兵
梅洁
陈传会(省残联供图)
湖北日报全媒记者 李娅晶 涂家骏 利川市融媒体中心记者 谭小兵
5月18日,我们将迎来第三十五个全国助残日。5月13日,省残联在黄冈师范学院举办全省“弘扬自强与助残精神,凝聚团结奋进力量”主题宣讲会,启动助残日系列活动。
宣讲会上,4位残疾人代表讲述了他们的自强故事,通过网络直播,感动了众多观众。
“独臂博士”袁鑫 用一只手编程、做实验
“我从来没有把自己当作生活的弱者,我在挫折中磨砺出坚忍的意志,努力克服学习和生活中一个又一个困难。”武汉科技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青年教师、硕士生导师袁鑫的宣讲令人动容。
3岁时,出生于咸宁农家的袁鑫因车祸致残,失去一只手臂。在父母的支持下、在社会关怀下,他自立自强,顽强拼搏,克服困难努力学习。
2014年,他凭借优异的成绩考入武汉科技大学计算机专业。从本科到博士,他用左手写字、编程、做实验,每一个看似简单的动作背后,都是无数次的练习与坚持。大学期间,他获发明专利、实用新型专利、外观设计专利等共70余项。先后荣获“全国向上向善好青年”、第十七届“大学生年度人物”以及“湖北青年五四奖章”等荣誉。
“心中有爱,微光成炬。”袁鑫说,他始终铭记成长路上党和国家的关怀、学校的培养和社会的帮助。
如今,袁鑫不仅在工作上兢兢业业,更以独特方式传递温暖与力量。他在网络上分享励志故事、解答学术难题,用亲身经历激励青年学子。
“轮椅勇士”胡文兵 帮300余名脊髓损伤者重建生活
“命运的打击无法选择,但我们可以选择以怎样的姿态回应。”武汉市皓然残障人士公益服务中心主任胡文兵话语坚定。
2015年,一场无情的车祸导致胡文兵脊髓损伤,双下肢瘫痪。参加武汉市残联创办的脊髓损伤者生活重建训练营后,他开始用“创造价值”替代“自我否定”,从最基础的轮椅技能学起,重新建立对生活的掌控感,“当我看到那些和我一样坐在轮椅上却依然保持对生活热爱的人,我意识到,我也可以。”
2016年,他创办了这家公益服务中心,希望帮助更多残障人士。近10年来,该中心秉持“以残助残”理念,打造残健融合服务平台,实施生活重建项目,帮助300余名脊髓损伤者恢复自理能力,获“中国创翼”全国三等奖。组建轮椅维修志愿服务队,免费服务5万多人次,获评湖北省优秀志愿团队。
胡文兵希望,在未来能够用科技赋予残障群体“主动生活”的能力,让无障碍理念融入每个人的生活。
盲人按摩师梅洁 千万次摸索练就“金手指”
“我坚信,只要成为光,世界自会看见。”来自黄梅县的视障患者梅洁的宣讲引发全场热烈的掌声。
15岁那年,一场突如其来的视神经病变,无情地夺走了他的光明。一天,收音机里传来“盲人可以通过按摩,重新定义人生”,如同一束希望之光,点燃了他心中希望的火焰。1996年,他独自来到江西省盲人按摩学校,开启了充满艰辛的学习之路。
看不见人体模型上的经络穴位,他就用手指一寸寸摸索,每天上百次的触摸,即便手指磨破出血,简单包扎后仍继续练习;为练习手法,他在米袋上一按就是几小时,血泡破了又结、结了又破。凭借着千万次重复形成的触觉记忆,梅洁最终掌握了精准的穴位定位和精湛的按摩手法,以优异成绩获得高级按摩师职称和医疗按摩资格证书。他说:“健全人是因为看得见所以相信,而我们是因为相信而看见。”
2008年,在县残联支持下,梅洁和同学合伙开了一家盲人按摩小店。随着口碑的积累,小店逐渐红火起来。2014年,他们在县城开设了2000多平方米的分店,积极吸纳、鼓励残疾人学习按摩技能。这些年,228名盲人学员从这里学成走出。梅洁说:“每当听到他们自信地说‘我能行’,我都感受到生命之光的力量在传递。”
“独臂教师”陈传会 29年累计家访900余次
“乡村教师要对学生倾注更多的爱、责任和担当,为学生奠基当下、托举未来。”来自老河口市袁冲乡纪洪小学的肢残教师陈传会说。
陈传会儿时因意外导致右半身严重烧伤、右臂截肢。自1997年起,他扎根被称为老河口“小西藏”的牧场小学。初到学校,面对学生“独臂将军”的惊呼,陈传会用左手在黑板上写下“虽然我的相貌丑陋,但是在教学上,我有一把好手”,从此开启29年的无悔坚守。
虽然工资微薄,但每当看到孩子们因家庭经济困难而失学,他便毫不犹豫地资助。吃水困难是牧场小学的常态。为让学生喝上开水,他常拖着残疾身体,跋涉两里山路挑水。打水时,用脚踩住系着水桶的绳索,左手艰难提拉,甚至曾尝试用嘴咬住井绳辅助。即便数次险些坠入井中,他也从未让水缸干涸。
“不让一个学生流失”是他对山村孩子的承诺。29年来,他累计家访900余次,骑行9000余里,让百余名辍学的孩子重返课堂。学生小胡六次辍学,陈传会六次翻山家访。第六次途中突遇暴雨,他滚落山底,膝盖划出深可见骨的伤口,断臂也血肉模糊,但他用烟丝止血,咬牙走到小胡家,终于用真情唤回了这个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