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库资讯网 意库资讯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热门动态 »

全国劳模卢志军为国守粮近40年 宁流千滴汗 不坏一粒粮

湖北日报全媒记者 陈莉霖 通讯员 宋杰 杨涛

守仓如守国,粮粒即山河。4月28日,2025年全国劳动模范表彰大会在京举行,湖北农发集团旗下湖北省储备粮油管理有限公司(简称“省储备粮油公司”)仓储部部长、首席技师卢志军赴京领奖。他近40年如一日为国守粮,坚持“宁流千滴汗、不坏一粒粮”,在平凡岗位上绽放出耀眼的人生光彩。

2025年4月28日,卢志军赴京领奖,在人民大会堂前留影。(受访者供图)

44岁“高龄”参赛爆冷夺冠

翻开卢志军的履历,可谓“大器晚成”。2013年湖北省首届粮食行业职业技能大赛,他以44岁“高龄”参赛,领导宽慰他“不垫底就行”。卢志军抱着“无愧于心,尽力做好”的心态奋力备考,却意外斩获保管组第一名。“能扛事”让他此后屡屡被委以重任。

2018年,湖北省全面启动准低温仓改造工程,卢志军牵头省储备粮油公司近50万吨仓容的改造。在设计阶段,他就“较上了劲”,提出多项修改建议。在两个试点仓房的对比实验中,最终用数据说服了专家,让设计单位对这位“土专家”刮目相看。施工期间,卢志军不定期穿梭在各工地。最终,建设保质保量,资金节省约23%。


卢志军(左一)在检查仓内气密膜的材质(受访者供图)

2016年,搭建资产管理系统,卢志军带着团队进驻各库点,盘点8000余条资产,厘清30年旧账。终于实现资产账实相符率100%,并出台《公司资产管理办法》。如今,轻点鼠标就能查看公司资产的实时数据。多年来,投身公司数智化管理平台建设,卢志军从信息化的“小白”炼成行家。

2013年获“湖北省五一劳动奖章”,2017年被评为“湖北省首席技师”,2018年被授予“湖北省技术能手”,2020年入选湖北省领军人才信息库……省储备粮油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张从宇评价他,旁人眼中的“开挂”职业生涯,背后是卢志军每一次的挺膺担当。

一幅技术导图区分“全、推、试、缓”

“省级储备库80%已建仓顶隔热层,再降能耗的效果并不明显,是否有必要普及辐射制冷?”卢志军斟酌后认为,一栋仓花费约20万元,全省近200栋仓,占八成的仓暂缓改造,能省3200万元。

办公室电脑屏幕上,有一幅绿色储粮集成应用导图。这是卢志军主导建立的绿色储粮技术应用体系,从控温储粮、仓房改造、高效出入库、虫害防治、数智技术、小改小革6个方面,梳理科学储粮技术42项。绿、紫、蓝、红,用4种颜色区分“全面覆盖、建议推广、建议试点、暂缓推广”4个状态。

“国家的钱不能乱花,项目不能盲目上马。”卢志军对几个项目亮出红牌,并实时评估优缺点,“不是不做,是区分轻重缓急”。

省储备粮油武汉公司全景(受访者供图)

钱只要用在刀刃上,卢志军也舍得花。氮气杀虫在武汉公司试点,对气体浓度的测定,按照国标设10个监测点即可,卢志军力排众议增加到16个点。“一个点多埋一根管,成本300元,一个仓多花1800元。”

事实证明,他的坚持有道理。在增加的6个点位中,果然监测到异常,及时排查出仓内气体渗漏隐患。2025年全公司将按新标准普及这项绿色储粮技术。

“想干事,就能干成事。”卢志军表示,许多“不合常理”的想法最终都获得了公司的信任和支持。

“抓老鼠”往事萌发“小改小革”创新

上世纪80年代初期,我国粮食产量年年攀升,因仓储条件有限,粮食露天存放,鼠害损失惊人。

“他抓了很多老鼠,观察它们能跳多高,在测算出的最高位置,给露天货台增加一截横向的挡板。”谈起多年前一位邻居的防鼠小发明,卢志军仍赞叹不已,“水泥板的长宽还兼顾成本,刚够老鼠横着爬不过去。”

这件往事在卢志军心中埋下了技术革新的种子。多年后,他的小发明“一字型”挡粮门改造,也凭借多一截钢板,破解了“粮堆埋人”安全事故的沉疴隐患。

排除仓顶空间的集热、增加齿轮来改造保温门、解决移动式风机的漏风……在卢志军的带动下,开展技术革新在省储备粮油公司蔚然成风。

“黄冈公司的年轻人,仅用一截吸风管道的小改造就解决了大问题。”卢志军拿出手机向记者展示一段视频,为年轻人的大胆创新由衷点赞。

省储备粮油荆门公司的准低温仓,稻谷住“空调房”(受访者供图)

近年来,省储备粮油公司紧扣“绿色、生态、环保、节能”要求,持续精进绿色仓储,集众智思创新、小改小革促发展。卢志军牵头在全公司范围内连续2年开展“小改小革”活动,评选获奖项目12项,其中2个项目被收入全国粮食储存节约减损“小发明小创造小创意”作品集。公司获得“一种离网光伏供电的充氮气调系统”发明专利,“精准补冷”等5项专利申请被受理。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意库资讯网 » 全国劳模卢志军为国守粮近40年 宁流千滴汗 不坏一粒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