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围绕“江夏区如何转型发展,在建成支点中对标一流、奋勇争先,加快建成中部地区高质量发展示范区?”长江日报记者专访了江夏区委书记张斐。张斐书记提出要打造以生态为基底、生产为支撑、生活为根本的“三生融合”空间格局。作为武汉城市圈南翼核心,有“楚天首县”美誉的江夏,全区一盘棋绘就生态“山水画” ,打造宜居“新样板”,上下齐心奋力开启共同富裕新征程。
守护绿水青山,擦亮生态底色。江夏的生态家底令人艳羡,1076平方公里的土地上,22个湖泊星罗棋布,水域面积占比达39%,森林覆盖率突破30%,空气质量优良天数常年位居武汉前列。这片长江经济带上的翡翠绿心,正在用最严苛的标准守护生态命脉。梁子湖流域综合治理工程投入超50亿元,退垸还湖面积达3.2万亩,建成环湖绿道42公里,让“江夏之肾”重焕生机;五里界街智慧农业示范园运用物联网技术实现精准灌溉,节水效率提升40%;乌龙泉街的废弃矿坑蝶变灵山生态公园,年接待游客超30万人次。生态价值转化机制让绿水青山真正成为“绿色银行”。
锻造产业引擎,点绿成金富民。江夏入选首批全国数字乡村试点区县,扬资源之长、兴枢纽之利、攻转化之难,在城乡融合发展和乡村全面振兴上奋发有为。“荆楚农链”打造集“产、销、供”于一体的一站式服务体系,向消费者全面、直观、系统地展示产品信息;安山街的无人农场里,智能农机实现耕种管收全程自动化;金口街的智慧物流园中,AGV机器人穿梭往来;郑店街的智能制造基地内,工业互联网平台实时优化生产流程。“绿色智造”革命悄然兴起,传统农业与现代工业在数字技术的催化下深度融合,书写耕读传家的新时代篇章。
绘就共富图景,焕新乡村风貌。武汉市江夏区以“绿”为底色、“富”为成色、“美”为亮色,通过人居环境提升、传统村落保护性改造、利用闲置空地打造绿色公共空间等,成为新时代乡村振兴的鲜活注脚。湖泗街海洋村民宿集群通过“企业+合作社+农户”模式,带动村民户均年增收5万元;山坡街光明茶通过区块链技术实现全流程溯源,品牌价值提升3倍;舒安街的藠头产业构建起“种植-加工-电商”全链条,产品远销日韩东南亚。中山舰博物馆、槐山矶驳岸、谭鑫培公园等文化地标如同珠链,串联起全域旅游的黄金线路,文旅新业态“吸睛”更“吸金”。
青山远黛,近水含烟,风行万里,底蕴绵长。站在新的历史方位,江夏区正以生态建设为笔,饱蘸创新发展的浓墨,在荆楚大地上书写着新时代的“富春山居图”。
稿源:荆楚网(湖北日报网)
作者:涂亚娟(武汉市江夏区“青苹果乐园”网评团队)
责编:杨虹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