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库资讯网 意库资讯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热门动态 »

光谷创新选拔AI领域干部 院士企业家当考官

湖北日报全媒记者 刘洁

通讯员 胡开伟 向阳

真刀真枪考应变

“孵化本地企业和招商引进,哪个更关键?”4月14日,一场特殊的面试在武汉东湖高新区举行,中国工程院院士陈学东向一名考生率先发问。

考生深吸一口气,语速稍快却条理清晰:“本地企业是生态根基,但招商能快速补链。建议以场景开放吸引头部企业落户,同时设立专项基金孵化本土团队,形成双向驱动。”

话音未落,传神语联董事长何恩培追问:“若头部企业要求独家场景合作,挤压本地企业空间,你如何平衡?”

现场,只能听到翻动纸页的沙沙声与计时器的滴答声,紧张感扑面而来。

考生停顿两秒,随即回应:“可设置场景分层,头部企业对接高难度场景,本土企业优先试用基础场景,政府通过订单倾斜实现共赢。”

考生对面,几位考官微微点头。考场后排,一位观察员低声感叹:“这是真刀真枪考应变啊!”

考生额头直冒汗

这场面试将选拔4名干部,进入光谷即将成立的人工智能+办公室。与传统的公务员选拔不同,此次面试对外邀请了陈学东、何恩培等10余位人工智能领域的专家、光谷企业家,向应考者提问、打分。

报名者来自东湖高新区管委会机关、园区、街道等单位,毕业于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复旦大学等高校,年龄最小的27岁。面试官们从企业、产业的视角,向考生提问如何开放更多应用场景、吸引顶尖团队扎根、构建垂直领域大模型等问题。

并非所有考生都能从容应对。一名考生在回答“如何留住AI人才”时,照搬文件中的“提供住房支持政策”,立即被武汉理工数传董事长刘永坚打断:“不要赘述明面上大家都有的东西,北上广深都有政策支持,光谷的特色在哪?”

考生一时语塞,手指无意识摩挲着桌角,额头渗出细汗,最终坦言“这方面调研不足”。

多位应考者表示,让专家、企业家出题,对他们懂政策、懂产业、懂创新、懂服务提出了极大考验,也让他们能更适应今后的工作,更好服务企业。

面试没有标准答案

这场面试没有标准答案,每个问题都来自企业家的真实考虑。

作为本场考试的面试官,“00后”创业者、武汉模态跃迁科技有限公司联合创始人邴龙志直言,这样的干部遴选方式很新颖,“有了懂行的干部,企业能节省很多沟通成本,把更多精力投入研发”。何恩培则表示:“让企业选主管部门的服务团队,让我们看到了光谷迎接人工智能时代的决心,我也更有信心在这里打造国际领先的大模型。”武汉超擎数智总经理唐春峰认为,让人才评价从考场延伸到产业一线,既确保选拔标准与产业需求同频共振,也搭建政府与市场双向赋能的桥梁,这种“问需于企、取智于企”的机制创新值得推广。

当前,人工智能产业风起云涌。东湖高新区相关负责人表示,光谷设立“人工智能+办公室”,将系统推进光谷人工智能产业发展,为企业提供从场景落地到生态构建的全链条支持。此次通过选拔的干部将尽快上岗,主动对接企业需求,推动政策免申即享、场景揭榜对接、融资绿色通道等机制落地,把“店小二”服务送到企业家门口。创新选拔机制,这是落实全省“干部素质提升年”的重要举措,干部通过过硬选拔、岗位历练,将进一步提升光谷干部服务企业、服务产业、服务发展的能力。

目前,光谷已聚集500多家人工智能企业,已初步实现从芯片到算力、从大模型到应用的全产业链条,产业规模达450亿元。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意库资讯网 » 光谷创新选拔AI领域干部 院士企业家当考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