荆楚网(湖北日报网)讯(通讯员芦珊)11月17日,主题为《智慧平台全程赋能 精准监管助矫新生》的襄阳市司法局社区矫正智能化案例在平安襄阳智能化建设工作会议上进行展示,智能化建设成效受到参会领导肯定。襄阳市司法局积极推进湖北省智慧矫正一体化平台智能化建设应用成效显著,依托基站定位、电子围栏、生物识别等智能技术,构建“入矫-监管-帮扶-奖惩-解矫”全程网办模式,实现了从高效审批、严格监管到精准帮扶的线上闭环,用数据赋能精准监管、用智慧守护社会平安,相关实践成果已成为平安襄阳、法治襄阳建设的亮眼注脚。
会议现场。 通讯员 供图
案例一:智慧赋能,精准施矫——一位特殊矫正对象的数字化监管实践
“家门口”报到:矫正对象朱某身患严重心脑血管疾病,无法行动,工作人员上门为其办理入矫。通过移动终端现场完成身份核验、信息录入、事项告知等,建立电子档案,半个小时完成入矫办理,实现“数据多跑路、对象少跑腿”。
“人性化”管理:实行移动打卡,朱某居家即可完成核验与签到;工作人员上门谈话,使用终端无纸化录入;本人提供医学证明在线申请免除集中教育与公益劳动,社矫机构快审快复,落实人性化管理要求。
“紧急性”外出:矫正期间,朱某突发脑出血需手术,家属通过在矫通APP申请紧急外出,社矫机构平台即时批复,系统同步开启监管,实施24小时定位,持续追踪位置。既保障紧急就医,又实现全程闭环监管。
案例二:通道畅通,营商护航——一项经常性跨市、县活动的智慧帮扶实践
精准聚焦企业急难:矫正对象杨某作为企业股东,因受外出需提前申请限制,在受矫正期间,无法及时前往武汉处理业务,导致企业经营面临阻碍。社矫局主动介入,全面评估其个人日常表现与公司现实需求。
高效回应活动需求:针对杨某经常性往返襄阳与武汉的经营需要,社矫机构在线审核相关材料,借助智慧平台为其办理经常性跨市、县活动审批手续,平台同步划定武汉为活动区域,为企业经营开辟了一条“数字化”通道。
动态落实日常监管:审批通过后,杨某在活动期间通过平台定期线上报告活动情况;系统综合运用电子定位、视频核查等技术,对其外出轨迹实施“全过程、非干扰”式动态监管,为优化营商环境贡献社矫力量。
案例三:动态预警,刚性惩戒——一次针对违规矫正对象的严格执法实践
智慧监管精准锁定:矫正对象刘某入矫后某日,智慧平台监测到其未经审批外出情形。工作人员立即通过平台调取实时定位、核查签到情况、导出历史轨迹,固定其违规外出证据,形成完整证据链,精准锁定违规事实。
规范处置线上留痕:刘某两次违规外出受到连续警告,但其对惩戒警示置若罔闻,第三次未经审批外出。全程违规行为实时记录,即时警告线上留痕,为依法变更刑事执行活动奠定基础。
依法撤缓闭环惩戒:鉴于刘某屡教不改、情节严重,受到两次警告,仍不改正,社矫机构依托平台汇总的完整证据材料,依法提请撤销缓刑,法院裁定收监执行,实现从发现、处置到终结的闭环。
智慧平台的深度运用,有效突破传统社区矫正工作的时空限制,案例一中在应对特殊矫正对象时,实现从入矫接收、日常管理到应急处置的高效监管,案例二中在面对跨区域经商的矫正对象时,实现从聚焦急难、回应需求到落实监管的精准帮扶。案例三中在面对违规矫正对象时,实现从动态预警、证据留痕到依法撤缓的严肃处置。智慧平台的应用不仅大幅提升了监督管理的精准度和效率,更显著提升了教育帮扶的灵活度与效能,为矫正对象顺利回归社会提供了强有力支撑。愿这些探索与实践能为襄阳智能化发展提供有益镜鉴,让技术之光照亮每一条回归之路,为平安襄阳、法治襄阳建设筑牢基层根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