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库资讯网 意库资讯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热门动态 »

“双惩”给任性驴友再敲警钟

□ 湖北日报评论员 杜宇慧

11名“驴友”在庐山未开放区域探险,导致1人身亡、10人被困。获救后,活动组织者被行政拘留、参与者被处罚款。最近,当地政府依法依规追偿7.4万元救援费用。

这次追究行政责任、民事责任的“双惩”,令众多网友拍手叫好。近年来,从违规登山坠亡,到擅自野漂失联,再到非法穿越被困,违规探险导致的事故并不少见。先前,大部分救援队基于人道关怀,采取的是无偿救援做法。然而,公共资源不该被一些任性的“驴友”恣意挥霍。以这次事件来说,当地政府集结救援力量120余人,搜寻了一天一夜,消耗巨大。行拘、追偿,是对公共利益的正当守护。

探险从来不是一个人的事,即便“自担风险”也不能免责。《中华人民共和国自然保护区条例》明确规定,禁止任何人进入自然保护区的核心区,禁止在自然保护区的缓冲区开展旅游和生产经营活动。11名“驴友”明知“四峰涧”是未开放区域,还私自进入,既漠视规定,也对自身与他人安全极不负责。组织者没尽到评估风险、告知风险、制定应急预案的责任,参与者盲目跟风、任性探险,双方都难辞其咎。

探险和游玩有本质不同,许多人却并不了解其背后的风险。随着户外运动越来越火,网络平台上一些“有腿就行”“轻松拿捏”的错误言论,误导公众,助长了任性风气。但实际上,户外探险的门槛很高,《2024年度中国户外探险事故报告》显示,据不完全统计,2024年共发生户外探险事故335起,其中死亡84人。事故背后,往往有对专业的忽视、对风险的轻视。出行前,应当用认真负责的态度,了解知识、熟悉环境、带好装备,时刻对自然葆有敬畏之心。

江西这起事故的处置结果具有警示意义和示范价值,也表明了一个态度:不容许公共资源被肆意消耗。户外运动多一点安全意识,救援人员就能少冒一点风险,此外,还需健全户外活动的分级备案制度,提高对高风险区域的监控管理,尽最大可能防止事故发生。

扭转任性探险的风气,还需要面向“驴友”加强风险教育,达成“探险不涉险,游玩不逾矩”的共识,让大好河山成为可以安心享受的美好空间。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意库资讯网 » “双惩”给任性驴友再敲警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