荆楚网(湖北日报网)讯(通讯员 欧阳智慧 刘诗雨)“天上不会掉馅饼,涉钱信息勿轻信。诈骗手法日益新,你我务必要小心。”走在湖北省襄阳市保康县寺坪镇的街头巷尾、田间村头,醒目的反诈标语和流动宣传音频随处可见、随处可闻……
保康县公安局寺坪派出所紧紧围绕“无诈乡镇”创建目标,积极构建“打防结合、防范为先、全域联动”的综合治理体系,截至11月17日,实现辖区连续32个月电信网络诈骗“零发案”,有力守护了山区群众的“钱袋子”。
民警在单位开展反诈宣传。通讯员 供图
民警在校园开展反诈宣传。通讯员 供图
民警在辖区开展反诈宣传。通讯员 供图
民警在辖区开展反诈宣传。通讯员 供图
精准预警劝阻,筑牢反诈第一道防线
寺坪派出所将预警劝阻作为反诈工作的关键环节,建立“快响应、精研判、强能力”工作机制,确保预警信息“零遗漏”、劝阻处置“零延迟”。
双轨联动快处置。制定标准化反诈警情响应流程,明确责任分工与处置时效。接到预警指令后,立即启动“线上电话劝阻+线下见面核实”双轨模式,同步调度驻村辅警靠前介入,第一时间找到当事人开展针对性劝阻,从源头阻断诈骗链条。今年以来,累计成功劝阻129人次,劝阻率达100%,为群众挽回经济损失超300万元。
靶向研判明重点。建立预警信息周研判机制,精准分析辖区诈骗类型、高发区域及易感人群,动态调整劝阻策略与宣传方向。针对刷单返利、冒充客服、虚假投资理财等高发骗局,开展“点对点”拆解讲解;聚焦25至45岁中青年群体,强化“冒充客服”“网上投资”类诈骗警示,切实提升群众识骗防骗“免疫力”。
专业培训提效能。依托“枫桥夜校”平台,每周开展全警反诈专题培训,通过案例复盘、话术拆解等方式,提升民警对骗局的识别能力和宣讲水平,确保能以通俗语言向群众讲清骗局本质。今年已开展培训28场,全警反诈专业素养显著提升,劝阻成功率与宣传实效性持续增强。
创新宣传模式,推动反诈知识入脑入心
针对山区群众居住分散、信息获取渠道单一等特点,寺坪派出所创新宣传方式,打造“全域覆盖、精准滴灌、深度融合”的宣传体系,推动反诈知识走进千家万户。
全域覆盖“四季宣防”。持续开展“敲门行动”“扫楼宣传”“亮屏工程”“进圈入群”等活动,实现宣传无死角、全覆盖。结合农时特点与群众生活习惯,将反诈宣传融入“四季村晚”等文化活动,通过小品、三句半、有奖问答等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打造“春季垄上反诈、夏季防刷单、秋季晒场讲堂、冬季冬防攻势”的季节主题宣传模式。今年已累计线上推送音视频154条,线下开展宣讲89场,走访群众5000余户,发放宣传资料1.4万余份。
精准滴灌“分类施策”。针对不同群体诈骗风险特点,实施“一户一策”靶向宣传。对中青年女性重点讲解“刷单返利”“客服退款”骗局;对中年男性警示“理财投资”“网贷陷阱”;为学生群体定制“小辛说”卡通漫画,揭露游戏充值诈骗;用方言向老年人普及“保健品推销”“冒充子女借钱”等骗术,让宣传内容更对味、更有效。
深度融合“三三聚力”。建强“反诈黄金甲”“社区义巡队”等三支队伍,推动治安巡防与反诈宣教同步开展;将反诈宣传融入日常警务,做到处置警情、巡逻走访等必讲反诈知识;开好镇村干部会、屋场恳谈会、主题班会“三类会议”,发动驻村辅警、治安积极分子、本土“网红”“三种力量”,形成“季节有主题、入户有重点、治理有合力”的宣防新格局,筑牢“全民识诈、全域防诈”的思想防线。
强化联动共治,构建全民反诈新格局
寺坪派出所坚持系统思维,推动反诈工作融入基层社会治理大局,构建“党政主导、公安主抓、部门协同、全民参与”的联防联控体系。
党政牵头聚合力。主动向镇党委政府汇报反诈工作形势,推动将反诈工作纳入全镇重点工作,实现镇领导“逢会必讲反诈工作”。带动镇直部门、村(社区)全员参与,通过悬挂横幅、张贴海报、广播宣传等方式,在全镇营造“人人谈反诈、时时防诈骗”的浓厚氛围。
警企协作筑防线。将反诈阵地前移至企业、项目工地,深入“微单元”开展“反诈课堂”、案例解读等活动,今年元至十月,已入企宣讲15场,覆盖员工300余人。针对企业财务等关键岗位人员,通过召开座谈会、签订反诈告知书等方式,实现100%宣防覆盖,从源头防范企业资金被骗风险。
警银联动守末梢。与辖区金融机构建立信息互通、快速响应机制,定期开展风险研判,优化涉案资金紧急止付和冻结流程,实现“快速接警、快速止付、快速查询、快速冻结”。11月13日,居民柳女士险些落入一起冒充“公检法”诈骗陷阱。就在她即将向所谓“安全账户”转账15万元的千钧一发之际,民警及时赶到现场。经过一番耐心剖析与劝解,最终保住了她家中的十余万元积蓄,牢牢守住了财产安全的“最后一道防线”。
从“被动应对”到“主动防控”,从“单一作战”到“全民共治”,寺坪派出所以扎实有效的“反诈组合拳”,实现了电诈案件长期“零发案”的目标,更探索出一条符合山区乡镇实际的反诈新路径,让群众的安全感、满意度在反诈防护网中持续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