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日报讯 (记者王哲、通讯员李璐、陈宇)11月13日,长江中游荆江河段航道整治二期工程基建疏浚工程全面启动,计划年底前完成主体工程建设。这标志着长江“645工程”最后攻坚取得突破性进展,中游航道“肠梗阻”即将打通,宜昌至武汉段4.5米水深航道初通目标近在咫尺。
荆江二期工程上起荆州玉和坪,下至岳阳城陵矶,整治河段全长247公里,是“十四五”时期国家内河水运重点建设项目。该工程承载着破解中游航运瓶颈的使命,建成后,枯水期5000吨级船舶可从武汉直达重庆,极大释放长江中游航运潜力。
“长江航道有‘动态身高’,航道整治不是固定修路,而是追着河床变形补短板。”荆江二期设计负责人郑力表示,针对荆江河段水深流急、流态紊乱的复杂条件,项目团队创新采用多项关键技术。例如在水深流急的工程河段,预先切除水下突咀礁石改善水动力条件。
为保护母亲河,在护岸、筑坝工程中广泛应用钢丝网格、生态透水坝等生态友好型新结构。在熊家洲弯道凸岸,记者看到,岸坡已变身绿意盎然的生态廊道。类似台阶的大孔隙生态护坡砖层层叠叠,砖缝间草木繁茂,水下隐约可见人工鱼礁的轮廓。郑力介绍,这种“生态砖+复合生境模块+人工鱼礁”的创新组合,既稳固了岸线,又为鱼类营造了产卵育幼的天然乐园,同时实现水质改良与风浪削减双重功效。
据测算,该工程直接经济效益将达119亿元,拉动GDP总贡献509亿元,可为沿江企业降低物流成本30%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