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库资讯网 意库资讯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热门动态 »

应急科普丨守护健康必修课,应急常识来掌握

人人讲安全 个个会应急 Emergency Management

应急科普

居安思危

应急科普

安全守护

应急科普

应急救护

科普

危机一瞬间,急救在身边。在当今社会,急救知识已不再是医护人员的专属技能,而是我们每个人都该有的生存本能。意外和突发情况,如同潜藏在我们日常工作生活中的暗流,随时可能会打破平静,威胁到我们的安全。掌握急救知识,如同手中握有打开生命之门的钥匙,能在关键时刻,为我们生命赢得宝贵的救援时间。

今天,我们特别整理出了突发事故的预防和应急处理,用通俗易懂的图文+视频,教您在关键时刻,别让“本可以”变成“来不及”,现在就让我们一起来学习一下。

在“黄金四分钟”实施心肺复苏术

一起来学→

确认环境安全,做好自我防护

施救者要快速观察周围环境,判断是否存在潜在危险,并采取相应的自身和患者安全保护与防护措施。

判断意识及反应

施救者用双手轻拍患者的双肩,俯身在其两侧耳边高声呼唤:“先生(女士),您怎么了,快醒醒!”如果患者无反应,可判断为无意识。

评估呼吸或脉搏

检查呼吸时,患者如果为俯卧位,应先将其翻转为仰卧位。用 “听、看、感觉”的方法检查患者呼吸,判断时间约10秒。如果患者无呼吸或叹息样呼吸,提示发生了心搏骤停。

呼救并取得AED

立即向周围人求助,拨打急救电话,并取来附近的AED。

进行高质量的CPR,需牢记C-A-B

01

胸外按压(Compression)

按压位置:两乳头连线中点(胸骨中下段)

Trip.01

按压手法:用左手掌跟紧贴病人的胸部,两手重叠,左手五指翘起,双臂伸直,用上身力量垂直按压30次。

Trip.02

按压频率:每分钟按压100-120次

按压深度:胸骨下陷5-6cm

确保每次胸外按压后,胸廓充分回弹。

Trip.03

02

开放气道(Airway)

简单来说,就是保持呼吸道的通畅。检查口腔内是否有异物,如有异物或假牙应及时取出。

用仰头举颏法,开放气道,一只手按在病人的头上,另一只手将患者的下巴向上抬起,使患者的口腔咽喉轴成直线。

03

人工呼吸(Breathing)

施救者用嘴罩住患者的嘴,用手指捏住患者的鼻翼,吹气2次,每次约1 秒,吹气时应见胸廓隆起。

Trip.01

Trip.02

04

持续高效率的CPR

循环做30次胸外按压和2次人工呼吸(30:2),每做5组再次评估患者的意识、脉搏和呼吸。

Trip.01

Trip.02

AED的使用方法

尽快电除颤

AED全称为自动体外除颤器,实施心肺复苏时,单纯按压并不能终止室颤,配合使用AED进行电击除颤能使心脏恢复正常节律,大大提高救治成功率!因此AED又被称为“救命神器”。

AED随到随用

Trip.01

  • 打开电源,按图示贴电极片,按照语音提示操作AED

  • 电极片位置:胸骨右缘、锁骨之下;左乳头外侧(左腋前线之后第五肋间处)

Trip.02

  • 放电时,嘱咐旁人离开,按下除颤按钮

  • 如果除颤后,患者还没有恢复呼吸及心跳,继续按照以上步骤重复操作,直到医护人员赶到

什么时候可以停止心肺复苏

1.CPR生效

患者出现以下体征:

①被救人员的面色、口唇由苍白青紫变红润

②被救人员恢复自主呼吸及脉搏跳动

③被救人员的手足抽动,眼球活动,发出呻吟声

2.CPR无效

持续超过30分钟的CPR后,患者呼吸与脉搏没有恢复正常,患者瞳孔散大固定

3、专业的医护人员赶到接手抢救

海姆立克急救法

PART.01

遇到异物卡住气道该怎么办

1.判断气道是否被完全阻塞,如果气道没有完全阻塞,可以鼓励窒息者通过咳嗽排出异物。

2.如果发现气道已经完全阻塞(呼吸困难、脸色变紫等),需要采取下面这种急救方法——海姆立克急救法。这种急救方法在全世界被广泛应用,被人们称为“生命的拥抱”。

PART.02

海姆立克急救法有哪几种类型?

根据适应人群和方法不同,可分为腹部冲击法胸部冲击法婴幼儿救治法三类。

腹部冲击法

适用于一岁以上的儿童成人急救,谨记口诀:剪刀、石头、布。

操作者于患者后方,患者双腿稍微分开,坐于操作者大腿上,患者身体稍前倾;用“剪刀、石头、布”的方法向内、向上,快速冲击5、6次,直到异物咳出;儿童与成人的承受能力不同,需注意控制力度。

剪刀:一只手食指、中指并拢,像一个闭合的剪刀定位在肚脐上方两横指

石头:另一手握拳,拇指侧的拳眼放在定位点上

布:掌包住拳头,然后用

向上

向内

的力量,冲击上腹部。

胸部冲击法

适用于重度肥胖及怀孕后期发生呼吸道异物堵塞的患者。

●操作者转到患者的身后,两腿分开,腿放到患者两腿中间固定下半身。

●双肘环抱患者的胸壁,找到两乳头中点,一手握拳,拳眼朝内,放到两乳头连线中点处,另一只手抱拳向内水平冲击,注意不要偏离胸骨,以免造成肋骨骨折。

婴幼儿救治法

适用于一岁以下儿童:

●五次拍背法

将婴儿身体扶于前臂上,头部朝下,用手支撑头部和脖子,另一手掌掌根在背部两肩胛骨间拍击5次。若拍背未排出异物,立即使用五次拍胸法。

●五次拍胸法

把婴儿放在操作者的大腿上,用手支撑头部和脖子,操作者以两手中指或食指冲击压迫胸部两乳头连线下方5次,重复直至异物排出。

PART.03

无他人协助时,该如何自救

①使用剪刀石头布的方式将手放在腹部,迅速用力向上挤压,重复此动作,直至异物排出。

②自行弯腰靠于固定水平物体的光滑边缘(如椅背、扶手栏杆、桌子边缘等),快速向上向内冲击式压迫上腹部,直到异物排出。

创伤处理攻略

造成创伤的主要原因

无论在国内还是国外,交通伤,就是我们常说的交通事故造成的创伤占最大比例。其次主要的原因还有跌伤,坠落伤还有机器绞伤,而这其中一部分则常见于各类施工场地。

创伤中最常见的受伤的部位以颅脑最多(32.04%),其次为四肢(32.02%),可见两者的差距非常微弱。同时大约有18.2%的患者为两个或两个以上的部位受伤,称之为多发伤。并且颅脑损伤也是创伤患者其次死亡的首要原因,其次为出血性休克。

因此,中青年人群,作为社会和家庭的中坚力量一旦发生创伤,导致致死或者致残,对社会和家庭都是沉重的打击,会带来精神上和经济上的巨大负担。

如何预防创伤

呼吁大家要遵守交通规则,最大限度的降低交通事故的发生率。并且做好安全措施,如系好安全带,骑摩托车或者电动车的交通参与人带好头盔,能在创伤发生时,保证大家的生命安全。

对于常见的工地伤,应该加强工人师傅的安全教育,遵守安全操作规范。

因此如果在创伤的现场,我们一定不能慌,可以学习一些简单的处理,在急救人员到来之前做一些简单、正确、及时的处理,以防止在等待救援的过程中伤情更加严重。首先我们可以了解一下创伤急救技术。

一、止血:

如果在现场观察到患者有出血

一定要十分警惕

寻找到出血点后应立即按压止血

保证有效的血容量,防止发生休克

常用的止血技能也是需要掌握的

比如我们常用按压止血法,就是通过按压出血部位近心端的动脉,进行止血。

手指出血:按压手指两侧的指动脉;

手掌、手背出血:压迫相应的桡、尺动脉;

前臂出血:肘窝处压迫肘动脉,或在上臂肱二头肌内侧压迫肱动脉;

大腿出血:压迫股动脉,在腹股沟中点内侧稍下方处;

小腿出血:可以在腘窝后方压迫腘动脉;

足部出血:可以在脚背上找到足背动脉,进行压迫止血;

头面部同侧额部、颞部出血:可以采取压迫颞浅动脉方法(位置:在耳前对准下颌关节上方处加压);

对于一侧头颈部的出血:可以采取压迫一侧颈动脉的方法来止血(位置:在颈根部、气管外侧,摸到跳动的颈动脉,向后,向内压下)。注意:不能双侧同时压迫!会造成晕厥!

二、包扎

在急救人员未到之前

尽可能选择相对干净的包扎材料

对伤处进行简单的包扎

可以在一定程度上保护伤口

减少再次出现污染的情况

三、固定

伤口固定一般是骨折或肌腱的损伤

可以用树杈、木板等

对患处进行固定

防止骨折与肌腱的损伤进一步加重

四、转运

首先应尽量远离存在安全隐患的地方

在保证自身安全的基础上

将伤者尽量平稳的搬运到安全的地方

等待救援

除过这些急救技术之外

也有一些特殊的情况值得我们注意

高处坠落

对于高处坠落的患者,一定要注意禁止直立行走。即使有人扶着,也很容易加重脊柱的损伤,还会引起脊髓神经的继发性损伤。尽可能不搬运患者,如坠落地点不安全必须搬运时,可采用硬担架或三人平托搬运法搬运,固定颈部两侧防止在搬运过程中颈部自由晃动。若搬运不当可造成患者瘫痪。

异物贯穿

若发生了异物贯穿,切记不可随意拔出异物,可对两端进行修剪至方便搬运,立即送往有救治能力的创伤中心进行治疗。

防溺水攻略

1

防溺水要牢记

认识溺水的危险

珍爱生命,谨防溺水

溺水,这个看似平静水面下的隐形杀手,每年夺去无数无辜生命,尤其在儿童和青少年中,它成为意外死亡的主要元凶。溺水,指的是人体淹没于水中,由于水吸入肺内(湿淹溺90%)或喉痉挛(干淹溺10%)所致窒息。它可能发生在多种水域,不管是看似平静的湖泊、河流、池塘,还是日常的游泳池、家中的浴缸、水桶,甚至是雨后的小水坑,只要有一定深度的水,都可能成为溺水的"陷阱"。

2

防溺水要牢记

预防溺水的措施

珍爱生命,谨防溺水

家长监护莫缺位

孩子玩水时,家长必须在旁紧盯,切勿分心。无论是泳池、海滩还是家中浴缸,都不能让孩子脱离视线。

安全知识常教导

反复向孩子灌输溺水的危险与预防知识。比如,告知孩子不可独自靠近水边,游泳前要做热身,身体不适或疲劳时不下水等。

水域选择要谨慎

自然水域虽然充满了吸引力,但它们也隐藏着许多不可预见的风险。为了保障安全,选择在有救生员和安全设施的正规游泳池游泳是明智之举。

救生技能早培养

让孩子参加正规游泳课程,掌握正确游泳技巧与基本自救方法,如仰漂、水母漂等,以便在紧急时能延长漂浮等待救援时间。

居家蓄水隐患除

及时清空家中浴缸、水桶、水盆等蓄水容器,或使用有盖容器并盖好,防止孩子意外跌入。

安全防护齐配备

孩子游泳时,为其穿戴合适且质量合格的救生衣、救生圈等装备,不能仅依赖游泳圈,因它可能在使用中出现意外状况。

3

防溺水要牢记

溺水应急措施

珍爱生命,谨防溺水

1.呼叫救援:一旦发现有人溺水,立即呼叫救援,并拨打急救电话。

2. 使用救生设备:如果有条件,使用救生圈、救生绳等设备帮助溺水者。

3. 避免盲目施救:非专业人士不要盲目下水施救,以免造成更大的危险。

4. 进行初步急救:在等待专业救援到来的同时,可以进行初步的急救措施:

  • 清除口鼻堵塞物:把溺水儿童救上岸后,让其头朝下,撬开牙齿,用手指清除口腔和鼻腔内杂物,如泥沙、水草等,确保呼吸道通畅。

  • 排水:如果溺水儿童腹部隆起,说明可能有大量积水在体内。可以采用单膝跪地,将溺水儿童腹部放在膝盖上,使其头部下垂,按压背部,排出积水;也可以抱起溺水儿童的腰腹部,使其背朝上、头下垂进行倒水。

  • 心肺复苏( CPR ):如果溺水儿童呼吸和心跳停止,要立即进行心肺复苏。双手叠加,掌根用力,按压溺水儿童两乳头连线中点,按压深度至少为胸廓厚度的三分之一,频率每分钟100-120次。每进行30次胸外按压,进行2次人工呼吸,如此反复,直到医护人员到来或者溺水儿童恢复呼吸和心跳。

异物卡住别慌张,这些方法能救命

01

耳朵异物

常见异物类型

  • 小孩玩耍时塞入的小珠子、豆子,还有大人在清理耳朵时不小心遗留的棉签头、耳垢硬块等。

  • 这些异物卡在耳道内,可能引起耳部疼痛、听力下降、耳鸣等不适。

应急处理方法

  • 若异物位置较浅,可用手电筒照亮外耳道,利用昆虫的趋光性,引诱其自行爬出。

  • 若是小颗粒异物,可尝试将头偏向异物侧,轻轻晃动头部,看能否借助重力使异物滑落。也可以用温水灌入耳内,再将头偏向一侧,使水带着异物流出,但要注意水不能过热,以免烫伤耳道。

  • 切记,千万不要用尖锐的工具如挖耳勺、镊子盲目掏挖,以免将异物推向更深处,损伤鼓膜。一旦尝试无果,务必及时就医。

02

鼻腔异物

高发场景与异物

  • 孩子好奇心重,可能把纸巾、小玩具零件等塞入鼻腔;成人在工作环境中,也可能不慎吸入灰尘、沙粒等异物。

  • 鼻腔异物会导致鼻塞、流涕、鼻出血,甚至引发鼻窦炎。

正确处理姿势

  • 小朋友可以配合情况下,让小朋友用手指压住无异物的一侧鼻翼,然后用力擤鼻,利用气流将异物冲出。但要注意力度适中,避免过度用力造成鼻腔黏膜损伤。

  • 如果小孩子年龄较小,不建议自行处理,避免异物吸入气道导致气道异物。要是异物嵌入较深或难以自行处理,切勿强行抠挖,应尽快前往医院,医生会借助专业工具将其取出。

03

咽喉异物

危险的“误吞”

吃饭时鱼刺、骨头等容易卡在咽喉;小朋友在玩耍时,还可能误吞硬币、纽扣电池等异物,这可是相当危险的,可能划破咽喉、食管,甚至造成窒息。

紧急应对策略

  • 当感觉有鱼刺卡喉时,首先要停止进食,减少吞咽动作,以免鱼刺扎得更深。可以试着用力咳嗽,看能否将鱼刺咳出。

  • 千万别用吞饭团、喝醋等土方法,这些不仅无效,还可能加重损伤,应立即前往医院急诊科,借助喉镜、食管镜等设备取出异物。

耳鼻喉异物虽然常见,但处理不当极易引发严重后果。日常多给孩子普及安全知识,让他们知道哪些东西不能往口鼻耳里塞;咱们成年人在生活、工作中也要多留意,防患于未然。希望这些小贴士大家都能牢记于心,遇到异物“危机”时不再惊慌失措,守护好耳鼻喉的健康防线!

来源:网络综合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意库资讯网 » 应急科普丨守护健康必修课,应急常识来掌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