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库资讯网 意库资讯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热门动态 »

“生活+”教育如何实践?市级研讨在博雅幼儿园找到答案

荆楚网(湖北日报网)讯(记者林杉 通讯员应乐霞)11月12日,武汉市“整体推进学前教育高质量均衡发展实践暨‘办家门口优质幼儿园,我们在行动’”系列活动——走进武汉经开区专场在博雅幼儿园举行。

活动由武汉市教育科学研究院主办,武汉经开区教育局与博雅幼儿园承办,以“数字赋能‘生活+’,让童年灿烂发光”为主题,面向全市幼儿园开放共享优质实践成果。

市教科院学前教育教研室主任张敏,汉阳区、蔡甸区、东湖高新区、江夏区的学前教研员,以及武汉经开区教育局基础教育科相关负责人、全市幼儿园园长、教师代表150余人参加了此次活动。

活动伊始,武汉经开区教育局学前教育相关负责人致欢迎辞。她谈到,武汉经开区始终积极响应市级学前教育质量提升行动,以饱满热情与务实举措,在学前教育高质量发展道路上持续探索。区域始终锚定教育高质量发展目标,深挖车谷、三国、农耕等本土文化底蕴,以“生态教育”为核心打造 “三生”(生命、生活、生长)课程体系,推动园所课程建设提质增效,形成“一园一品、百花齐放”的良好发展格局。

作为区直属公办园,博雅幼儿园秉持“让每个学生都灿烂发光”的教育理念,积极探索“生活+数字化”教育新模式。这一探索既是我区在课程建设、共同体发展、保教提质方面的生动实践,也是车谷幼教“生态教育”品牌的鲜活缩影,更切实落实了市教科院“办家门口优质幼儿园”的工作要求。

数字画像捕捉成长 赋能“生活+”教育

经验分享环节,博雅幼儿园园长徐纪以《让每个学生都灿烂发光》为题,深度解读园所“生活+”教育的数字化实践路径。园所打造的“智慧博雅三位一体幼儿过程性评价平台”,打破传统评价局限,将信息技术转化为有温度的教育工具——精准捕捉学生们在生活场景中的成长瞬间、能力提升与个性表达,生成动态“数字画像”,让原本隐性的成长过程对教育者而言清晰可感,真正实现“看见儿童-支持儿童-成就儿童”的良性循环,为个性化教育提供科学支撑。

科技融合艺术创作 点燃幼儿奇思妙想

教学展示环节,博雅幼儿园吴偲老师带来的中班艺术活动《鱼儿奇妙游》,生动诠释科技与幼教的创新融合。学生们先用平板电脑自由创作线条灵动、色彩缤纷的小鱼,再通过3D扫描技术,亲眼见证自己的作品“游”进投影幕布上的海底世界。现场惊呼声与欢笑声此起彼伏,科技的“魔法”不仅让艺术创作更具趣味,更点燃学生们的想象力与创造力,充分展现 “做中学、玩中学”的教育理念。

深度教研破译童心 重构和谐师幼关系

主题为《破译“画”不出的心声》的现场教研引发广泛共鸣。活动通过情景剧,真实呈现教育场景中幼儿“被迫表征”的现实困境;教师们分为“童心守护组”和“效率破局组”展开深度思辨,共同探索借助多元表征与信息技术,实现从“评判者”向“理解者”转变的有效路径。

专家智慧引领方向 共绘幼教发展蓝图

武汉市教科院学前教育科汤琴老师点评道:“博雅幼儿园通过构建‘三位一体评价共同体’,形成了教师、幼儿、家长共同参与的教育生态;数字化手段的恰当运用,不仅提升课堂互动效果,更推动教师从‘教的专家’转向‘学的专家’,真正实现‘以数据支撑教育,以技术赋能育人’。”

江夏区幼教工作站教研员毛欢从理念落地、数字赋能、师幼共长三个维度分享观察与思考。她认为,博雅幼儿园将“生活即教育”理念深度融入一日生活,以数字化手段“恰到好处”地服务于课程,而非替代教育本质,精准呼应“让每个学生都灿烂发光”的教育追求;同时建议,在科技类教学活动中为幼儿提供更多元的创作材料,支持幼儿自主选择创作方式,进一步激发创造力。

市教科院学前教育负责人张敏充分肯定本次活动成效。她谈道:“博雅幼儿园将信息技术与幼儿一日生活有机融合,构建起智能化、个性化的教育生态,助力幼儿身心全面和谐成长。其亮点集中体现在四方面:一是技术赋能生活场域,创造教育新体系;二是课程资源虚实结合,建构教学新样态;三是家园共育资源共享,重塑互动新格局;四是数智赋能教研活动,营造发展新生态。这些实践探索为全市幼教创新提供了鲜活样本。”

区教育局相关负责人表示,作为区域幼教创新的典型缩影,博雅幼儿园以信息化为支撑赋能幼儿成长,在学前教育高质量发展的道路上稳步前行,真正让“家门口的优质幼儿园”成为每个学生的成长乐园。希望各方以本次活动为纽带,凝聚行业智慧,共同描绘武汉学前教育高质量均衡发展的新蓝图。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意库资讯网 » “生活+”教育如何实践?市级研讨在博雅幼儿园找到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