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日报见习记者 甄子萱 通讯员 武小青
7日晚上7点,武汉东湖高新区光谷青年之家教室里灯火通明。讲台上,一架架飞行器整齐摆放,教练吕浩正深入浅出地剖析其飞行奥秘;讲台下,30余位学员围桌而坐,目光紧随教练指尖。他们之中,有附近高校的学生、园区企业的职员,也不乏刚结束奔波、身着工装前来“充电”的新就业群体。
教练吕浩正在讲解无人机遥控器的操作方法。
专业培训,公益供给,这一搭配成为武汉青年夜校无人机课程破圈的关键密码。自今年10月推出以来,该课程迅速成为青年眼中的“香饽饽”。
精准滴灌,对接低空经济“新风口”
今年以来,为精准对接青年需求,武汉市青年夜校建立了一套“数据驱动”的快速响应机制。通过每月定期的意愿调研,园区、街道、社群中青年群体的“心声”正从问卷转化为实实在在的课程内容。
在9月的一次问卷调研中,无人机课程的需求热度高居职业技能类榜首。“一方面是低空经济产业升温、国家政策引导,就业前景更多元;另一方面,大疆等消费级无人机热卖,年轻人普遍感兴趣。”光谷青年之家夜校负责人李新月分析道。
夜校学员正在试飞无人机。
手持遥控器,小赵同学正试着操控小型飞行器从黄色障碍杆中穿过。今年大一的他就读体育社会学专业,第一次来到青年夜校,全新的授课形式、灵活的授课氛围让他惊喜。“体育产业正走向数字化与智能化,”他分享道,“学习无人机,可以为将来从事赛事分析、数字化教练等方向打开一扇窗。”
与普通无人机培训相比,夜校的课程不完全以应试考证为目标,而是更侧重激发兴趣、构建系统性认知。“我们优选具备相关资质的教练团队,直接导入‘无人机+农业’、‘无人机+应急救援’、‘无人机+送外卖’等前沿应用场景,让同学们对无人机就业市场有更全面具体的了解。”负责人李新月解释说。
切片教学,夜校成为都市青年“充电站”
为切实解决快递员、网约车司机等新就业形态劳动者“工作时间碎片化、学习安排难统筹”的现实难题,今年11月起,武汉市青年夜校积极探索教学创新,首次推出线上授课模式。以无人机课程为例,一系列专业课程创新采用“线上微课+线下实操”相结合的混合教学模式,精准对接青年群体的实际学习需求,有效提升了学习的灵活性与实效性。
“我们把1小时的课程,精简成多个15分钟的片段,做成线上微课。”李新月展示了刚上线的课程平台。这些切片化的视频通过“青春武汉”等官方平台和线下劳动者驿站免费推送,让青年们可利用休息间隙快速入门理论。“感兴趣的同学可以先听课,再考虑报班学习,这样更有针对性。”李新月介绍。
授课内容全程录制,分节呈现在线上学习平台。
“我觉得这种形式蛮好,大家需求不同,可以各取所需。”从事电网采集运维工作的胡先生和朋友对这种授课方式表示肯定。在他看来,夜校课程比单纯的应试考证培训更有价值,“爱好很重要,我更想知道这东西怎么运转,坏了怎么修”。
丰富的课程和多元的学习方式也正在重塑青年人的自我评价体系。从非遗技艺到AI教学,从音乐绘画到线上无人机培训,夜晚的课堂,不仅是技能提升的平台,更成为了都市青年的“精神栖息地”。
教练正在讲解飞行器基本结构。
家住光谷青年之家附近的刘汉荣女士已是一位“老学员”,对于她而言,学习无人机给未来埋下了更多可能。“人生的路各种各样,不去尝试怎么知道?这是一个起点,说不定哪天就能用上。”
像刘女士这样在夜校中被激发学习热情的青年不在少数。自2023年11月以来,武汉青年夜校已依托全市17个教学基地,累计开设免费公益课程733门,服务青年超过8.5万人次。目前,江汉区、洪山区、东湖高新区、东湖风景区均已同步开设无人机专项课程,以“技能赋能”为青年职业发展注入新动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