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9日,泰达国际心血管病医院(简称“泰心医院”)多学科团队成功为一名少年完成血管外植入式心律转复除颤器(EV-ICD)植入术。这是泰心医院首例开展此类手术,标志着医院在心源性猝死防治领域更上一个台阶,为年轻心律失常患者带来了全新治疗选择。
据了解,心源性猝死是心血管疾病最常见的死亡原因之一。心源性猝死由于发病突然,病情极其凶险,且大多发生在院外,抢救成功率极低。植入式心律转复除颤器(ICD)是预防心源性猝死的有效治疗措施。这名16岁少年在校期间,站立时突然晕倒。幸运的是,校医反应迅速,第一时间赶到现场实施心肺复苏,随后少年被120转运至泰心医院。
经全面检查,明确少年是首次发作晕厥,没有家族心脏猝死病史,运动能力、心脏结构和功能均正常。最终确诊其为特发性心室颤动。这类疾病虽无明显器质性病变,却可能引发致命性心律失常,进而导致猝死。
据介绍,植入式心律转复除颤器(ICD)是预防心脏猝死的核心治疗方式。目前主要分为经静脉ICD和皮下ICD两大类。近期获批上市的EV-ICD,兼具现有经静脉ICD和皮下ICD的核心优势,采用胸骨下电极放置的创新设计,无需将电极植入心脏或血管内。它能实现完整的除颤复律和抗心动过速起搏(ATP)治疗功能,成为为该少年量身定制的理想治疗方案。
术前,该院大内科主任刘克强、大外科主任苗齐牵头组织多学科会诊,与心内科、心外科、麻醉科、介入中心等团队共同评估讨论。团队通过胸部CT精准规划电极植入路径,反复预判术中可能出现的各类问题并制定完善应对方案。
手术由刘克强和北京大学人民医院李学斌教授指导,内六科主任王永德主刀,在多学科团队的全程保驾护航下,最终圆满完成。少年术后恢复顺利,已经康复出院,重返校园。
王永德介绍,作为全国首批开展EV-ICD植入术的单位之一,泰心医院此次手术的成功,不仅为这名少年筑起了长效生命防护屏障,更彰显了医院在心律失常精准治疗领域的技术突破,让国内具有适应症的患者得以同步享受到国际前沿医疗科技的红利。
来源:泰心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