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由省委依法治省办主办、荆楚网(湖北日报网)承办的“法治惠民惠企 服务支点建设”优秀实事项目宣传展示活动正在进行中,旨在深入学习宣传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大力推进法治惠民惠企办实事工作,服务和保障支点建设。
活动启动以来,各地各单位推荐申报了一批优化法治化营商环境、解决人民群众和市场主体关心关注的法治问题等方面的具体实事项目。
今日推介的优秀报名实事项目是由襄阳市委依法治市办报送的襄阳市襄州区人民法院项目“深化府院联动发挥破产职能护航‘两资三能’工程”。
“多亏了破产重整,压在身上的包袱终于卸下来了,我也能集中精力去进行产品研发和开拓市场了。作为二十多年的老纺织人,我有信心也有能力将公司经营得越来越好。”襄阳旭缘鑫公司总经理陈桂芳信心满满地说道。
襄阳旭缘鑫公司破产重整案是襄阳市襄州区法院以服务保障“两资三能”工程(“两资”指立项争资、招商引资;“三能”指达产释能、技改提能、强链聚能)为抓手,持续深化破产审判机制改革,推动辖区优势产业补链强链延链的一次生动实践。
襄阳旭缘鑫纺织有限公司员工在车间工作
专业赋能,构建高效审判体系
“为回应市场主体关切,2022年10月,我院推动城区张湾法庭转型成为涉企专业法庭,专门审理破产、劳动争议等涉企案件,并组建了专业化破产审判团队。”襄州区人民法院党组成员、副院长刘茂强介绍。
襄州区人民法院法官前往破产企业了解情况
“破产重整就是新一轮招商引资”成为襄州区法院的工作理念。襄州法院通过学术交流、异地取经不断强化审判能力,在推行繁简分流的同时,重大破产案件交由院领导牵头办理,并充分借助网络会议、线上拍卖等信息化手段压缩案件审理时长,平均审理周期大幅降低。2022年以来,襄州法院通过破产清算清理债务70亿余元,盘活资产14亿余元,释放土地20万余平方米;7家企业经重整(和解)重生,化解债务9亿余元。
机制创新,畅通救治出清路径
襄阳市襄州区法院以先行区创建为抓手,从快速识别、快速审理、强化保障三端发力,构建中小微企业快速重整与出清机制,推出一揽子措施。
2024年6月25日,襄阳市襄州区企业重组重整服务工作站揭幕
“不少企业最终发展为社会的顽瘴痼疾就是因为在前期出现问题的时候没有及时进行介入。”为解决这一问题,襄州区建立了全市首家企业重组重整服务工作站,汇聚专家学者、优秀律师和资产重组人才,为危困企业提供前端免费法律咨询和政策指导,2025年该站共指导4家企业开展脱困自救和庭外重组、预重整。
由于清算义务人的缺位,大量僵尸企业难以退出市场,长期低效占用了名称、监管等社会资源。襄州区率先在全市开展公益清算强制退出工作,由市场监管局依法选取符合条件的经营异常企业先行先试,打破由股东或债权人等利害关系人申请强制清算的传统路径依赖,首批5件强制清算申请已裁定受理并集约化指定管理人。
协同聚力,深化府院联动效能
破产审判工作是一项系统性工程,关乎经济发展、民生保障与社会和谐稳定。襄州区建立了“政府牵头、法院主导、部门配合”的府院联动工作模式。
襄州法院法官、企业重组重整服务工作站成员共同走访困难企业
“之前的5万多元已经到账,有专项资金的兜底,我们在担任破产案件管理人时也就更加有底气了。”某破产管理人说道。为解决无产可破企业破产费用缺乏导致的启动难、进展缓慢问题,襄州区每年拨付200万元建立破产费用专项资金,激发中介机构参与破产工作积极性。
破产审判能否顺利推进关键节点在于破产财产的处置。襄州区将破产财产处置需求与政府资产盘活需求精准对接,加强法院与税务、市场监管、土地房产等相关部门协作配合,共同推动破产财产处置事项落地执行。某贸易公司破产财产被竞拍后改造升级为某产业园,并引入两家企业入驻生产经营。
刘茂强表示:“我院将进一步发挥破产审判职能作用,深化府院联动机制,为项目落地健康发展提供优质司法服务和保障,助力襄州经济高质量发展。”
(项目单位:襄阳市襄州区人民法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