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库资讯网 意库资讯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热门动态 »

废弃建筑群变身科创高地 大军山科技创新园激活城市存量空间

上午8时,武汉经开区军山新城腹地,大军山科技创新园项目二期施工现场已是一派热火朝天。250余名建设者分散在18栋单体建筑内外,进行外立面修缮与保温层铺设。电焊火花闪烁中,工人们埋设管线、砌筑墙体;室外,长臂吊车舒展调运建材,施工车辆有序穿行。

不久前,这里还是原湖北省未成年管教所的旧址。如今,废弃的监区围墙已被创新浪潮“推倒”,这片占地面积约350亩的土地正经历一场“脱胎换骨”的改造。目前,大军山科技创新园一期已建成投用,项目二期改造进度也已过半。

老空间的新生

从监区到科创园的“五改”实践

11月6日,站在大军山科技创新园内,砖红与白色相间的建筑群错落有致,与大军山北麓的自然景观和周边高校建筑协调相融,焕发着崭新的活力。

2022年,随着湖北省未成年管教所搬迁,留下的老旧建筑群何去何从?“全部拆除太过可惜,周边高校集聚、产业加速发展,必须用好这一区位优势。”武汉经开区积极响应全市“五改四好”城市更新要求,由军山科投集团牵头推进整体改造。项目涵盖既有建筑更新、科创载体建设、新建邻里中心及道路基础设施提升等内容,致力打造集研发、生产与商业配套为一体的综合性科创社区。

作为军山科投集团项目团队的一员,王文泽在过去数百个日夜驻守改造一线,亲眼见证了这片老旧建筑群的“涅槃重生”。

“我们坚持‘留改拆’并举,探索出一条兼顾历史记忆与现代功能的再生路径。”王文泽介绍,集团以“五改”为实施策略——改观念,创新运营模式;改功能,提升空间效能;改结构,筑牢安全基础;改环境,营造开放园区;改业态,构建创新生态,系统盘活存量建筑资源。

据悉,围绕“蜕变与共生”理念,园区改造打破原有封闭格局,植入现代产业功能和开放共享空间,实现与华中科技大学军山校区、大军山公园等功能衔接、景观融合。建筑立面延续校区色彩基调,运用现代构造手法重塑细部,兼顾历史底蕴与时代气息。

目前,园区通过结构重组与功能复合,已规划布局规划展示、企业孵化、智能制造、商业酒店公寓等多元空间,注重建筑与自然融合,致力于建设有温度、能激发创新的产业社区,成为武汉市以“五改”推动“四好”城市更新目标的又一实践样本。

“城市更新不是大拆大建,而是绣花功夫。”武汉经开区住房和城市更新局负责人表示,该改造启动以来,全区多部门组建工作专班,经专家论证后确立了“拆改结合、综合整治”的路径:通过改造老旧工业建筑,植入“高精尖”创新产业集群,同步推进区域功能优化与产业能级提升。

数字技术赋能老建筑改造

城市更新提质增效

技术工程师轻点鼠标,数字大屏幕上清晰呈现出建筑内部管线的三维模型,这是大军山科技创新园二期项目智慧工地指挥中心常见的一幕。

“通过BIM技术实现设计、施工、运维全过程一体化管理,我们提前发现并优化了多处管线碰撞问题。”工程师介绍,这项技术为施工装上了“透视眼”,有效避免了传统施工中常见的返工浪费。

绿色建造理念同步贯穿项目全过程。俯瞰园区,大片光伏板整齐排列,在阳光下熠熠生辉,将太阳能持续转化为清洁电能。项目负责人王文泽说,园区内已有三栋建筑的屋顶铺设完分布式光伏系统,所发电力将有效补充园区的日常用电。施工区域设置的智能监测系统,实时显示噪声、粉尘等数据,一旦超标立即预警,实现绿色施工全程可控。

“绿色建造与数字管理的双轮驱动,让城市更新实现了多工序无缝衔接。”王文泽透露,依托数字化管理平台,项目进度较传统方式大幅提升,同时最大限度地降低了对周边环境和居民生活的影响。

▲大军山科技创新园效果图

在园区周边,邻里中心项目也在加快推进。这个总建筑面积约3.5万平方米的项目,将建设商业街区、酒店式公寓、星级酒店及社区服务设施,同步完善给排水、消防等配套工程和景观绿化。目前商业街区已进入主体结构施工阶段,预计明年10月整体开业运营。商业街区建成后,将服务于大军山科创园、华中科技大学(军山校区)师生及周边居民,实现“下楼即可享受”的一站式生活服务。

站在军山街道龙湖社区家中的阳台上,居民张女士眺望着远处:“家门口一天一个样,施工却很少打扰我们的生活,这样的更新方式确实贴心。”

从“物理改造”到“化学融合”

大军山科技创新园激活发展新动能

去年10月,大军山科技创新园一期正式开园,为这片土地注入全新使命。园区保留并提升了原址上的“军山第一榭”景点,古韵亭台与跨水石桥相映成趣,成为市民休闲游览的城市公共空间。

目前,园区一期已有军山新城、军山街、军山科投等单位率先入驻办公。军山新城招商项目负责人介绍,项目二期正加紧对接科技企业入驻需求,“团队一边与国内知名运营商围绕产业布局、运营模式、合作方案等方面洽谈;一边接待全国纷至沓来的项目考察团队。”

据透露,园区已吸引南京新航线教育、武汉经开区未来技术创新研究院等多个优质项目意向落户。其中,4号楼展示中心预计今年年底投入使用,届时将全面启动招商工作。

在武汉经开区未来技术创新研究院院长李江华看来,大军山科技创新园地理位置得天独厚,毗邻华中科技大学军山校区、武汉理工大学军山校区,区位与创新资源优势显著。

“未来院将适时入驻园区,进一步打通高校科研成果‘一出校门,直达车间’的产业化通道。”李江华表示,这将帮助更多创新种子跨越“死海”,成长为参天大树。

据悉,未来,大军山科技创新园将依托高校和新型研发机构等科教资源,设立科创直投基金,构建校企共创平台,打造产学研联动创新枢纽。同时,园区还将打造以新能源汽车、智能网联汽车、人工智能、新材料等未来产业为主导的科创产业,助力“五个军山”建设提质增效。

从拆除陈旧监区围墙,到更新老建筑功能,武汉经开区以“留改拆”并重的城市更新路径,实现空间再生与价值提升。武汉经开区负责人表示,下一步,全区将持续推进“五改四好”行动,优化城市功能、提升环境品质,让老旧空间加速汇聚创新要素,培育新质生产力,深化产城融合发展,为武汉加速打造“五个中心”、建设现代化大武汉贡献区域力量。

(湖北日报客户端通讯员 王双双 刘林畅 王文泽)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意库资讯网 » 废弃建筑群变身科创高地 大军山科技创新园激活城市存量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