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刘海涛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干事担事,是干部的职责所在,也是价值所在。党把干部放在各个岗位上是要大家担当干事,而不是做官享福。”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擘画了“十五五”时期的宏伟蓝图,实现目标,关键还是要有一支政治过硬、适应新时代要求、具备领导现代化建设能力的干部队伍。
“快牛引领”与“慢牛奋蹄”
“快牛”是各行各业的引领者、奋楫者、苦干者,而“慢牛”是团队中能力较差者、庸懒散拖者。推进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既要让“快牛”得劲,更要让“慢牛”奋蹄,营造“九牛爬坡,个个出力”的局面。
拓宽快牛“上”的渠道。坚持让吃苦者吃香,注重从项目建设、产业发展等吃劲一线提拔干部,真正把“老黄牛”“拓荒牛”“孺子牛”发掘出来,在职级晋升、提拔重用、评优评先、绩效奖励等上客观公正予以倾斜,真正让“吃苦者吃香、优秀者优先、有为者有位”。
加大慢牛“抽”的力度。有效整治遇事推拖绕、办事慵懒散、作风怠乱飘等现象,重点围绕躺平型干部、木偶型干部、太极型干部,开展谈心谈话,常念“紧箍咒”。坚持定岗定责,建立健全岗位责任清单,推进工作闭环负责,推动单位工作从“过度依赖个体”向“全面提升整体”转变。
建立群牛“跑”的机制。建立正向激励机制,探索党员干部晋升提拔可量化指标体系,综合考虑干部业绩、个人能力、群众口碑等因素,全方位展现优秀干部素养,推动干部提拔向科学、精准的现代化方式转变。加强政治待遇激励、先进典型表彰,对在强县工程等县域中心工作中苦干实干、实绩突出的,采取嘉奖、记功、通报表扬等方式予以奖励,营造群牛齐跑、事业奔腾的良好氛围。
“理论课堂”与“实践课堂”
理论是实践的基础,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两者相互促进、共同发展。坚持干中学、学中干,是干部成才的必由之路。
增强理论素养。坚持“干什么、学什么,缺什么、补什么”,围绕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精神等前沿理论,聚焦人工智能、物联网、云计算、区块链等新生事物,通过举办专题培训班、读书班、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等方式,组织干部集中“补课”,全面提升服务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相适应的政治能力和业务水平。
提升实操能力。坚持把“课外实践”作为各级培训的重要内容,更大力度组织干部前往先进发达地区跟班学习,考察他们务实的作风、敢为人先的理念、开阔的国际视野,以思想破冰引领发展突围。建立与先进发达地区县域发展对标机制,通过清单化比学、项目化赶超,推动县域工作赶超跨越。
深化学用结合。认真做好培训“后半篇文章”,探索有计划地安排干部到经济建设、社会治理、民生服务等不同领域轮岗交流,推动干部在参与重大项目建设、重点任务攻坚中转化学习成果,让干部在多元化的实践环境中积累经验、开阔视野、增长见识,在解决实际问题中提升本领,在服务基层群众中锤炼作风。
“当下可用”与“后继有人”
干部成长需要时间积淀。干部队伍建设,既要考虑“燃眉之急”,保障各项工作高效运转,又要兼顾长远,保障地方发展“后继有人”。
坚持事业为上。以岗位所需、任务所需、工作所需为导向,推进以事择人、依岗选人,以更大视野推动干部选用,尤其在现代金融、科技创新、数字经济等人才紧缺领域,要统筹行政、事业、国企等各领域人才,坚持“五湖四海、任人唯贤”,真正把那些具有专业思维、专业素养、专业本领的干部选出来、用起来,推动工作持续向前。
推进人岗相适。综合干部个人阅历、成长经历、专业学历等因素,立足不同岗位职责需求,注重把干部放在合适的岗位上,量才授任、人岗相宜,把成熟干部用到关键岗位、把懂行干部用到专业岗位、把有潜力干部用到艰苦岗位,让他们在各自擅长的领域发挥最大作用。
注重长远发力。大力实施年轻干部成长工程,常态化“下深水”摸排各战线、各领域、各行业优秀年轻干部,建立“导师帮带”机制,分类精准培育,通过言传身教、靶向施教、以炼代教,推动干部攻坚克难、一线磨炼中快速成长,为县域各项事业发展蓄足“源头活水”。
“严肃问责”与“容错免责”
干部干事,既要利剑高悬,让干部习惯在规矩下干事,以责任倒逼履职,又要容错免责,以宽松环境激发干事热情。推进干部队伍建设,必须坚持宽严相济、容纠并举。
加大“问”的力度。聚焦违规吃喝、打牌赌博、“带彩”娱乐等问题持续整治,不断深化以案为鉴,督促干部知敬畏、存戒惧、守底线,对干部涉嫌违纪违法行为的,严肃处理、绝不手软。
提升“问”的准度。坚持精准定责与精准问责相结合,制定精准问责若干措施,用好履职事项权责清单,根据职权关联程度、因果关系远近、失职失责情节、过错责任大小,实事求是地划分主要责任、协助责任开展精准问责。
体现“问”的温度。落实容错纠错免责机制,准确把握“三个区分开来”,对干部在推进改革中因缺乏经验、先行先试出现的失误和错误,依规依纪依法予以容错,防止“洗碗效应”,旗帜鲜明为担当者担当、为负责者负责,引导干部大胆干、放心干、放手干,努力在新时代担当新使命、展现新作为。
(作者为来凤县委组织部部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