荆楚网(湖北日报网)讯(通讯员 袁田)一封写于两千多年前的战国家书,“穿越”到《信·荆楚》课堂,开头一句“急!妈!快打钱!急急急!”引得满堂欢笑,也瞬间拉近了学生与千年简牍的距离。
10月28日晚,《信·荆楚》第三季第三讲“尺牍载道·楚韵传薪—从荆楚简牍读懂人民书写的历史”开讲。长江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青年教师陈质晶、荆州市文物保护中心赵阳博士与荆天高莫斯文化有限公司董事长牟菲联袂授课,带领学生从荆楚简牍中读懂“人民书写的历史”。
课程从“中国最早家书”——睡虎地秦简切入,从黑夫与惊家书中的家长里短到算术书简中的“奥数题”,再到秦朝“公务员”喜的“工作笔记”与“编年记”,简牍中鲜活的生活图景渐次展开,呈现出一部由普通人写就的生动历史。
“狐、貍、犬出关,租百一十一钱……”课程互动环节,物理与光电学院胡潇文同学现场解题,用现代数学破解西汉算术简中的难题,引来阵阵掌声。
“蕴藏在荆楚简牍中普通人的生活、劳动与智慧,共同构成了波澜壮阔的历史本身,但是简牍的发掘、修复与解读却充满挑战。”荆州市文物保护中心赵阳博士从考古一线出发,展示了简牍从出土到修复保护的全过程,并介绍了荆州在简牍文物保护方面取得的成果。
如何让古老文化“活”在当下?牟菲以荆州鱼糕、锅盔等特色食品为例,讲述文创设计如何助力荆楚文化“破圈”传播,激发学生浓厚兴趣。
“我从小听着秦简故事长大,传承它是我们这代人的责任。”该院思政12402班杨欣乐同学在课堂上看到家乡云梦出土的睡虎地秦简,深有感触,“唯有坚定文化自信,才能让文明瑰宝泽被后世。”
课程在第二届楚文化节主题曲《让世界都看见》的旋律中落下帷幕。
荆州市地方铁路局原党委副书记、副局长代容,该校党委宣传部、马克思主义学院负责人,《信·荆楚》课程团队和湖北省红色书信研究与传播中心的全体教师与100余名学生聆听了思政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