荆楚网(湖北日报网)讯(记者成超 通讯员田健 薛葵)今年,是中国人民志愿军抗美援朝出国作战75周年。10月29日上午9时,一场抗美援朝文物捐赠仪式在武警湖北总队武汉支队执勤九中队举行。3名抗美援朝老兵后代将勋章、相机、书籍等24件珍贵文物郑重交到中队第28任指导员杨征宇手中。
活动现场。杨垒 摄
3名抗美援朝老兵后代将文物捐赠给执勤九中队。杨垒 摄
捐赠仪式现场。杨垒 摄
在文物捐赠仪式现场,气氛庄严肃穆。数件承载着历史记忆的抗美援朝时期珍贵文物被正式捐赠给执勤九中队。这些文物包括当年战场留下的军用水杯、军功章、相机以及书籍等,它们无声地诉说着那段气壮山河的英雄史诗。“这些物件在家中是传家宝,在九中队才是‘活教材’,能让更多官兵读懂英雄故事!”英雄后代刘利军的话语,道出了红色传承的深意。在场所有人无不被文物背后的故事所感动,眼神中充满了对历史的敬畏和对先辈的缅怀。
捐赠文物。杨垒 摄
抗美援朝将领后代代表、志愿军15军45师师长崔建功之子崔遂川在捐赠仪式上讲话。他说,这些文物每一个都是我们的传家宝,这些“宝贝”不该只锁在家中的柜子里,而应回到孕育它们的英雄集体当中。此刻,把文物交到大家手中,就像把先辈的嘱托托付给了可靠的人。愿执勤九中队的官兵们,能让这些“无声的英雄”重新“开口”,讲好革命故事,当好英雄传人。
志愿军15军45师师长崔建功之子崔遂川在会上讲话。杨垒 摄
武警湖北总队武汉支队九中队是一支有着光辉历史的功勋部队,从抗美援朝战场的“上甘岭特功八连”,到新时代“四铁”过硬基层,中队官兵始终将红色基因融入血脉、铸入战位,在建设过硬基层的征程上续写着“红旗永不倒”的时代篇章。1994年以来,中队连续30年被表彰为“基层建设标兵中队”和“四铁”先进单位,23次荣立集体一、二等功,党支部19次被表彰为“基层先进党组织”。今年,该中队被武警部队确定为重大宣传典型,其事迹与精神在新时代焕发出璀璨光芒。
参观中队荣誉室。杨垒 摄
一面布满381个弹孔的战旗静静陈列在荣誉室。成超 摄
捐赠仪式结束后,记者来到九中队驻地。走进中队荣誉室,一面面锦旗、一块块奖牌、一张张老照片,勾勒出这支队伍波澜壮阔的奋斗历程。一面布满381个弹孔的战旗静静陈列,褪色的旗面上绣着“奋勇向前,将红旗插到解放的阵地上”几个大字,在灯光下格外醒目。“1952年上甘岭战役,志愿军134团8连官兵蜷缩在坑道里,断水断粮72小时,仍始终紧握钢枪、坚守阵地。43天血战过后,他们将布满381个弹孔的战旗插上了上甘岭主峰。”队史讲解员、下士马齐晋饱含深情地进行讲解。
志愿军15军45师134团8连连长李保成之子李鹏。成超 摄
“这是我的父亲李保成,曾在抗美援朝战争中担任‘上甘岭特功八连’连长,他坚守坑道14昼夜,誓与阵地共存亡,父亲就是我心中的‘战神’。”志愿军15军45师134团8连连长李保成之子李鹏指着墙上一张泛黄的老照片,向记者介绍到。
活动现场。杨垒 摄
年轻的官兵感悟道:“每当走进荣誉室,看到老前辈们在那么艰苦的条件下都能创造奇迹,我们还有什么困难不能克服?我们一定接过他们的旗,将‘上甘岭’这面光荣战旗赋予的勇气与信念,转化为实际行动,守护好他们用鲜血换来的和平。”
参观中队“柴云振班”。杨垒 摄
此次活动,不仅是对历史的深情回望,更是一次面向未来的精神洗礼。从抗美援朝的坑道坚守,到新时代的战位冲锋,执勤九中队以忠诚和担当,续写当好上甘岭精神传承“擎旗人”新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