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库资讯网 意库资讯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热门动态 »

出动14艘船艇!2025年山东(青岛)海上风电综合应急演习成功举行

10月28日,2025年山东(青岛)海上风电综合应急演习在山东半岛南部国家能源集团国华投资山东分公司建设的望海风电场成功举行。本次演习科目全、参演力量多、配合难度大,是山东海上搜救机构及海事部门举办的离岸最远的一次综合演练,也是中国北部海域规模最大、离岸最远、难度最大的海上综合应急演习。演习共出动包括“海巡11”“海巡0571”“北海救111”等在内的各类船艇14艘,直升机及无人机20架,参演人员120余人,是对应急通信指挥、船岸联动和海上救助应急力量协作水平的一次贴近实战的重大检验。

本次演习由青岛市海上搜救中心主办,青岛海事局承办,山东海事局北海海巡执法总队、董家口海事局、山东海上风电安全发展共同体、北海救助局、烟台打捞局、国家能源集团国华投资山东分公司、青岛港轮驳有限公司、青岛航顺船务有限公司、青岛容纳船务有限公司和珠海云洲智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等单位协办。

演习背景设定为寒潮大风过境青岛海域,海上风电运维人员及作业面临严峻安全挑战。国家能源集团国华投资山东分公司决定对望海风电场30余名人员进行撤离,在撤离过程中,“耀阳588”轮发生3人落水险情,同时“润航118”轮与升压站发生碰撞引发火灾和燃油泄漏。演习围绕“海上风电场船舶及人员撤离”“落水人员搜寻与救助”“船舶消防灭火”“溢油围控与回收”四大科目依次展开,共调动包括海事巡逻船、专业救助船、拖轮、清污船、无人艇在内的多型船舶及救助直升机及监测无人机,实现了海陆空立体协同作战。

在“人员撤离”科目中,运维船舶有序转移升压站作业人员,展现了风电场应对极端天气的组织调度能力。随后进行的“落水人员搜救”中,北海救助局派出“北海救111”轮与“B-72FZ”救助直升机,结合“云洲1号”智能无人艇进行协同搜救,高效完成落水人员定位与救援,体现出高科技装备在现代海上搜救中的重要作用。

在“船舶消防灭火”阶段,“润航118”轮模拟油舱起火,在“海巡0571”轮现场指挥下,“北海救111”轮与“青港拖30”轮迅速响应,在“德涞”轮现场警戒下,利用消防水炮实施外围冷却与灭火作业,展现出专业船舶在海上火灾处置中的关键能力。随后的“溢油围控与回收”中,“航顺106”“航顺107”与“容海清污1号”等船舶迅速布设围油栏并开展溢油回收,配合无人机监测与消油剂喷洒,有效控制了海上油污扩散,保护了海洋环境。

演习结束后,参演船舶依次列队接受检阅,包括“海巡0571”“北海救111”“德涞”“润航118”“耀阳588”“青港拖30”“航顺106”“容海清污1号”等主力船只,展示了青岛在海事执法、应急救援与环境防治方面的综合实力。

据介绍,本次演习水域所在的山东半岛南望海风电场,由国家能源集团国华投资山东分公司投资建设运行,总装机容量603.5兆瓦,共建设71台8.5兆瓦风机,创大容量、离岸远、大水深、大直径单桩基础;单位兆瓦容量海上升压站重量最轻等5项国内第一建设纪录。该风电场于2023年12月全容量并网,实现了当年核准、当年开工、当年并网,为国内首个单年度完成60万千瓦规模项目勘察、设计、施工和并网发电全过程的海上风电项目,建成“海上风电数字孪生智慧监管平台”,并全容量登记CCER,为海上新能源开发建设起到示范引领作用。

作为演习的重要参与方,国家能源集团国华投资山东分公司是山东省清洁能源建设的重要力量,致力于在山东省投资、开发、建设、运营清洁能源项目,在青岛、威海等省内7地市运营17座陆上风电场站、2座海上风电场站、1座海上光伏电站、2座电化学储能电站等,曾荣获“国家优质工程奖”“山东省优秀电力企业”等荣誉,省内新能源装机容量382.12万千瓦、储能装机容量20万千瓦/40万千瓦时,其中风电装机稳居山东省首位,为实现绿色电力供应和推动海洋能源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

本次演习有效检验了《青岛市海上搜救应急预案》和《青岛市海上溢油应急处置预案》的实操性,提升了多部门联动作战与海上突发事件处置能力,为山东省海上风电产业安全、健康、可持续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应急保障基础。

未来,山东将继续加强海上能源安全体系建设,推动海洋能源科技创新与应急能力提升,助力“海洋强省”和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目标实现。

(半岛全媒体记者 郑成海 通讯员 王艺霖 杨雪梅)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意库资讯网 » 出动14艘船艇!2025年山东(青岛)海上风电综合应急演习成功举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