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日报讯(记者曾莉、通讯员袁福国)“现在许多国内经销商主动上门,按新版药典标准检测,达标就能优价收购,我们的茅苍术终于可以在国内市场畅销了!”10月27日,十堰市郧西县茅苍术种植户潘先生手持新采的药材,脸上洋溢着喜悦。
10月1日起实施的新版《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为产地不同的苍术设立了差异化质量标准:产于湖北、江苏等地的茅苍术以挥发油含量为核心指标,产于东北、华北的北苍术则侧重苍术素。这一科学修订,终于让茅苍术在国内获得标准正名。
作为秦巴山区道地药材,茅苍术富含挥发油,其祛湿健脾、明目的功效显著优于北苍术,入药历史可追溯至《神农本草经》。然而过去20余年,判断苍术品质是否合格,都遵循旧版药典中“苍术素含量不低于0.3%”。这将“苍术素偏低但挥发油高”的茅苍术划在了及格线下,其在国内市场销售频频受阻。但在国际市场,茅苍术不受该标准“束缚”,凭借优良品质畅销。十堰每年有千余吨茅苍术出口日韩,在国内却被判定为“不合格”,产业陷入“墙内开花墙外香”的窘境。
缺乏国家标准“背书”,茅苍术的市场价值长期被低估。“在国内市场只能低价处理,早年我曾亏了几十万,后来茅苍术我只做出口生意。”十堰市中药材协会理事雷永坦言。“优质不优价”也制约了茅苍术产业的规模化发展。 十堰作为湖北茅苍术主产区,因品质标准不明,多数人持观望态度,种植规模难以突破。
转机出现在2021年。湖北省药品监督检验研究院在市场抽检中发现,市面上九成以上样品均为北苍术,茅苍术难得一见,这引起对药典标准与药材特性“脱节”的反思。为此,该院联合华中农业大学向国家药典委员会提交苍术标准修订建议。2023年,国家药典委员会启动苍术标准修订立项工作。省药品监督检验研究院专家团队历时3年,深入全国各苍术主产区,完成数千次实验。最终科学验证:茅苍术中的挥发油含量与其健脾燥湿功效高度相关。据此,团队建议新版药典采用差异化评价标准,凸显其道地药材特性。
新版药典作出针对性调整:茅苍术核心指标改为“挥发油含量不低于1.4%”,苍术素要求大幅降低;北苍术核心指标苍术素维持原标准。新标准落地效果立现。十堰将苍术列为“武当七味”,预计产量上涨20%-30%。国内多家中药企业已布局新产品研发。
“为一味药,修一部典。良药为标准所困,则会制约产业发展,难以惠及百姓。如何尊重科学,与时俱进,这是管理创新的新课题。”参与标准制定的省药品监督检验研究院中药检验研究中心副主任肖凌感慨,千年中医药智慧在新时代焕发出勃勃生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