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库资讯网 意库资讯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热门动态 »

在现代化阶梯式递进中,不断进行量变积累、实现质的跃升

武汉光谷广场地标“星河”雕塑灯光璀璨,象征中国光谷独树一帜,光耀全球。(湖北日报全媒记者 魏铼 摄)

中国共产党100多年团结带领中国人民追求民族复兴的历史,也是一部不断探索现代化道路的历史。经过数代人不懈努力,我们走出了中国式现代化道路。 ——2023年3月15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出席中国共产党与世界政党高层对话会并发表主旨讲话中指出

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是一个阶梯式递进、不断发展进步的历史过程,需要不懈努力、接续奋斗。

——《中国共产党第二十届中央委员会第四次全体会议公报》指出

访谈嘉宾

林建华

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式现代化研究院党委书记、

教授、博士生导师

现代化是人类文明进步、人类社会发展的必由之路,实现现代化是世界各国一致追求的愿景、世界各国不可剥夺的权利。

实现现代化是近代以来中国人民矢志奋斗的梦想。中国式现代化是人类历史上规模最大的现代化,也是当今世界上难度最大的现代化,同时构成了人类社会现代化进程中最独特、最亮丽的景观。

“十五五”时期乃至今后更长时期,把我国建设成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仍将是也必定是不可移易的主题。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指出,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是一个阶梯式递进、不断发展进步的历史过程,需要不懈努力、接续奋斗。这一重要论断,是对社会主义建设规律、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规律认识的深化与升华。

这鲜明昭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是一个不断推进的历史过程,需要保持历史自觉、充满历史自信,在现代化阶梯式递进中,不断进行量变积累、实现质的跃升;同时,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是一项长期的历史任务,需要保持历史耐心、葆有战略定力,不懈努力、接续奋斗。

坚持目标论与过程论的有机统一

“阶梯”上的“支撑柱”,让每一步都走得稳、走得实

湖北日报全媒记者: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强调,“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是一个阶梯式递进、不断发展进步的历史过程”。在实践过程中,这种“阶梯式”具体如何体现?

林建华:阶梯式是一种分级别的模式。它可以把复杂的事物或过程分解为若干个阶段或步骤,每个阶段都有明确的目标和任务,呈现出逐步上升、逐级递进的态势。中国共产党立足国情,坚持实事求是与守正创新的有机统一,坚持目标论与过程论的有机统一,致力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阶梯式递进,每个“阶梯”都设定可感可行可及的目标、行稳致远的路径。

从实践来看,这种“阶梯式”路径体现在三个维度:一是时间维度的“分步走”。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了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两步走”战略:2020年到2035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2035年到本世纪中叶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在此基础上,我们又通过五年规划将每一步分解为更具体的“小阶梯”,从“一五”计划到“十四五”规划,70余年来14个五年规划(计划)一以贯之,始终围绕“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这一主题,风雨无阻推动现代化进程。

二是目标维度的逐层升级。从解决温饱到总体小康,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到基本实现现代化,每个阶段的目标都紧扣当时的国情民意,既保持连续性,又有新突破。比如“十三五”时期聚焦脱贫攻坚,历史性解决了绝对贫困问题;“十四五”时期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让中国式现代化迈出坚实步伐;而“十五五”时期,则是连接“十四五”规划与2035年目标的关键纽带,是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夯实基础、全面发力”的阶段,未来五年的发展质量,直接决定着2035年目标能否如期实现,意义至关重要。

三是实践维度的稳扎稳打。这种“阶梯式”不是简单的时间划分,而是强调每个阶段都有明确的任务清单和保障措施。以民生改善为例,从“一五”时期重点解决城乡居民基本温饱与基础医疗问题,到“六五”“七五”时期推动普及九年义务教育、改善城镇住房条件;从“十五”到“十三五”时期,聚焦社会保障体系全覆盖,历史性解决绝对贫困问题,实现近1亿农村贫困人口脱贫;再到“十四五”时期着力推进共同富裕,提出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与经济增长基本同步、扩大中等收入群体规模、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这些举措就像“阶梯”上的“支撑柱”,让每一步都走得稳、走得实。

从第一个五年计划到第十四个五年规划,一以贯之的主题是把我国建设成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党对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在认识上不断深入、在战略上不断成熟、在实践上不断丰富,加速了我国现代化发展进程。70余年一以贯之书写、续写现代化篇章,在当今政党政治发展史上,这是一个成熟的执政党治国理政的光辉范例。

中国式现代化不是“外来移植”的产物

而是立足中国国情、植根中华文化、

顺应历史潮流的“内生创造”

湖北日报全媒记者:纵观人类现代化进程,不同国家走出了不同道路。中国的现代化进程经历了怎样的历史转折,才形成今天独具特色的中国式现代化道路?一级一级的“阶梯”呈现出什么样的特点?

林建华:我们谈论中国式现代化,首先要放在人类现代化的大坐标系中审视。从世界范围看,18世纪出现了蒸汽机等重大发明,成就了第一次工业革命,开启了人类社会现代化历程;第二次工业革命以电气化为标志,推动生产效率大幅提升;第三次工业革命聚焦信息化,重塑了全球产业格局;如今第四次工业革命正以智能化、数字化的指数级速度推进,使现代化具有了不同以往的广度和深度。

但在很长一段时间里,中国的现代化始终处于“被动追赶”的状态。近代以来,西方列强入侵使中国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三千余年一大变局”下,从“师夷长技以制夷”的洋务运动,到试图通过制度改良实现现代化的尝试,最终都因社会根基的腐朽、外部环境的挤压而失败。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说,“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要实现现代化是不可能的。”这是历史给出的深刻结论。

1921年中国共产党的诞生,标志着中国的现代化探索历史性地从被动转向主动。中国共产党领导新民主主义革命取得伟大胜利推翻“三座大山”,彻底结束了旧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历史,为现代化建设扫清了根本障碍;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通过“一五”计划开启工业化进程,在一穷二白的基础上建立起独立的、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改革开放以来,我们打破思想束缚,走出了一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让现代化建设驶入“快车道”;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在理论和实践上不断创新突破,初步构建起中国式现代化的理论体系,让这条道路更加清晰、更加科学、更具生命力。

在人类社会现代化的坐标系中,中国的现代化兼具后发、外源、内生的特征。从被动探索到主动作为,从照搬模仿到自主创新,中国共产党用百余年奋斗证明:中国式现代化不是“外来移植”的产物,而是立足中国国情、植根中华文化、顺应历史潮流的“内生创造”,这是它能够行稳致远的根本所在。历史和实践表明,正是中国共产党人,义无反顾地肩负起了继续探索和实现中国式现代化的历史重任。

现代化不是“单选题”

“阶梯式”递进的成功实践将更加充分地

展示出其历史性意义

湖北日报全媒记者: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实现现代化“将极大地改变现代化的世界版图”。从人类文明发展的角度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阶梯式”递进的成功实践,为世界提供了哪些新启示?

林建华:在人类现代化进程中,有一个值得关注的现象:迄今为止实现工业化的国家不超过30个,人口总和不超过10亿。而中国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一旦实现现代化,意味着超过14亿人口整体进入现代化行列,这一规模相当于现有发达国家人口的总和,将彻底打破“现代化=西方化”的迷思,重塑全球现代化的版图。

这种重塑,体现在道路选择的多样性上。长期以来,西方一些国家将现代化视为“唯一标准”,试图将其他国家纳入其发展模式。但中国式现代化走出了一条不同的道路:它坚持社会主义方向,不是以资本为中心,而是以人民为中心;不是两极分化,而是共同富裕;不是物质主义膨胀,而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不是对自然的掠夺,而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不是对外扩张掠夺,而是走和平发展道路。比如在脱贫攻坚中,我们用8年时间让近1亿农村贫困人口脱贫,这在西方现代化进程中是不可想象的;在生态保护上,我们提出“双碳”目标,推动绿色发展,为全球应对气候变化贡献中国方案。这些实践证明,现代化不是“单选题”,每个国家都可以根据自身国情走出适合自己的道路。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阶梯式”递进的成功实践,为发展中国家提供了新借鉴。许多发展中国家在现代化进程中面临着相似的困境:如何在保持独立的同时实现发展?如何平衡经济增长与民生改善?如何避免陷入“中等收入陷阱”?中国的经验表明,现代化需要坚强的领导核心,中国共产党始终把现代化作为长期奋斗目标,一任接着一任干,确保政策的连续性和稳定性;需要科学的规划引领,五年规划让发展有目标、有路径、有保障,避免盲目发展。这些经验,对于发展中国家破解现代化难题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阶梯式”递进的成功实践,将推动人类文明新形态的发展。针对资本主义现代化的弊病,恩格斯曾指出:“我们的目的是要建立社会主义制度,这种制度将给所有的人提供健康而有益的工作,给所有的人提供充裕的物质生活和闲暇时间,给所有的人提供真正的充分的自由。”中国式现代化正是在朝着这一方向努力:我们推动共同富裕,让现代化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我们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让人民成为国家、社会和自己命运的主人;我们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推动文明交流互鉴,避免文明冲突。当中国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成为世界上第一个不是走资本主义道路,而是走社会主义道路成功建成的现代化强国时,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在中国大地上进行的伟大社会革命必将更加充分地展示出其历史性意义。

(湖北日报全媒记者 张双双)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意库资讯网 » 在现代化阶梯式递进中,不断进行量变积累、实现质的跃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