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提要
税收公平不是软指标,纳税义务不是选择题。任何所谓“大V”都不能凌驾于法律之上,随着“以数治税”智慧监管体系的日益成熟,伪装精妙的资金腾挪、苦心钻营的偷税把戏,最终都会原形毕露。
□ 湖北日报评论员 周磊
最近,又一千万级网红因偷逃税,被有关部门追缴税费、罚款合计2379万元,引发广泛关注。
这是继多名头部主播、明星艺人偷逃税之后,又一起数额惊人的税务违法案件。拥有近千万粉丝的“小影夫妇”,已不再是单纯的视频创作者,而是具有一定社会影响力、实质从事商业活动的经营主体。私人账户收款、频繁注销旧店、借用亲友名义开新店、拆分收入、虚列成本……种种操作并非无心之失,而是典型的有组织、有计划的偷税行为。当被问及税务问题时,“小影夫妇”直言“没有一个达人的税是规范的”,扬言“此事对她没有任何影响”,言语之间尽显傲慢,毫无对法律的敬畏。这是错把行业乱象当成逃避责任的借口,错把流量资本当成无视规则的底气。
为何在雷霆整治之下,网红、明星偷税丑闻仍如韭菜般割了一茬又长一茬?究其深层原因,既有业态特性滋生的“灰色空间”,更折射出一些人的侥幸心理、对法治底线的疯狂试探。直播电商交易碎片化、资金流向隐蔽、多主体运作等特性,为偷逃税行为披上了技术外衣。某些主播甚至将“大家都如此”视为心安理得的理由,不惜突破底线、铤而走险。
法律不容挑衅,公共利益更不容贪欲蚕食。部分网红的巨额收入与所承担的社会责任呈现出严重不对等。 逃税漏税的行为,本质上是将本应属于全民共享的财政资金,非法纳入私人囊中。近些年来,多少曾经风头无两的网红,因偷税漏税而跌落神坛。这样的事实一再证明:税收公平不是软指标,纳税义务不是选择题。任何人都没有法外特权,任何所谓“大V”都不能凌驾于法律之上。
尤其值得注意的是,“小影夫妇”偷税案是由消费者通过“拒开发票”“免税发票”等异常现象发现问题、主动举报而最终揭开的。这是一次具有代表性的“以公众监督推动法治落实”的案例。广大网友不再只是直播间的“围观者”,更成为税收公平的“守夜人”和市场秩序的“啄木鸟”。这反映出全社会税收法治意识的普遍提升,也彰显出群众监督对于维护市场秩序、推动合规经营的重要意义。
面对偷逃税行为隐匿化、专业化的新趋势,国家监管也在持续升级。从2021年税务总局要求进一步加强文娱领域从业人员税收管理,到今年《互联网平台企业涉税信息报送规定》正式出台实施,制度之网越织越密。随着“以数治税”智慧监管体系的日益成熟,伪装精妙的资金腾挪、苦心钻营的偷税把戏,最终都会原形毕露。
税收事关国计民生,是衡量社会公平的一杆秤。网络主播作为时代浪潮催生的新兴力量,享受着巨大的时代红利,理应以更高的守法自觉反哺社会信任,成为诚信纳税的示范者。堂堂正正做人,清清白白纳税,踏踏实实经营,才是网络时代“长红”的正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