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库资讯网 意库资讯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热门动态 »

长沙市蓝天救援队刘凯飞:靠谱“飞哥”,志愿服务时长累计近3000小时

长沙晚报全媒体记者 周小华 通讯员 曾劲玉

10月19日上午,记者在长沙市蓝天救援队见到刘凯飞时,他正穿着一身利落的队服,专注地参与救援培训。今年60岁的他,眼神坚定,给人一种踏实可靠的印象。队里的人都喊他“飞哥”——这称呼既亲切,也饱含敬意。

刘凯飞曾是一名军人,退休前是铁路司机,热爱游泳。如今,他身兼数职:长沙市冬泳协会教练、长沙市蓝天救援队游泳教练兼水域组助教。最近,他再次获评长沙市蓝天救援队的“月度之星”。

靠谱的“飞哥”

“加入蓝天救援队没想太多,就觉得自己还能动,能做点好事就尽量做。”刘凯飞言语朴实。

2021年退休后,刘凯飞选择成为长沙市蓝天救援队的一员。从那以后,训练、救援、后勤保障……几乎每一项任务都少不了他的身影。只要队里有召唤,他总是第一时间响应,装备齐整,随时待命。“靠谱”,是队友对他的一致评价。

这份“靠谱”,在一次次危急时刻得以彰显。

今年7月26日,刘凯飞和几名队员在文津码头进行防溺水值守。执勤队员们在岸边不断呼喊:“无装备不下水!”“小孩需成人随行!”他们目光紧盯着在航道中冒险游泳的人,时刻警惕过往船只掀起的浪涛淹没游泳的人员。码头台阶因布满青苔异常湿滑,一天内就有十余人滑倒。驻守在河中航标船上的队员刘凯飞,密切观察水面,随时准备应对突发状况。这时,一位老人因腿抽筋遇险,刘凯飞凭借丰富的经验和迅速的反应,成功将其救起,避免了一场悲剧的发生。

不怕苦、不怕累的“飞哥”

在队里,“飞哥”从不“挑活”。无论是救援一线,还是后勤支持,他都冲在前面。队友评价他:任劳任怨,“不怕苦、不怕累”。

没有任务时,他就“泡”在训练场,不是精进自己的救援技能,就是耐心指导新人,将游泳技巧与水域救援经验倾囊相授。

刘凯飞的热心公益并非始于退休。早在1998年抗洪期间,“飞哥”就联合几位朋友买了大米等生活物资,开车去受灾一线挨家挨户送到灾民手中。后来,“飞哥”把这个传统延续下来了,几乎每年都会买书籍、文具等送给乡下的孩子,还为一些乡村学校发起捐赠。

“我就是个普通人,做点力所能及的事,没什么。”他说得云淡风轻。

“怕家人担心,但救援工作总得有人做。”刘凯飞简单话语背后,是一份沉甸甸的担当。起初家人不理解,觉得救援工作风险高,但看他全心投入、乐在其中,也渐渐转为理解与支持。

2024年,岳阳平江和郴州资兴都遭遇了严重的洪涝灾害。刘凯飞和长沙市蓝天救援队的队员们,义无反顾参加救援。飞哥驾着冲锋舟,和其他队员一起将被困在楼房中的老人、儿童和孕妇小心翼翼地背出或抬出,转移到安全地带。在陌生的城市,面对复杂的水情和暗流,“飞哥”等人不顾危险,给受灾群众带去了生的希望。

自加入长沙市蓝天救援队后,“飞哥”把主要精力都放在了救援上。2022年,刘凯飞参与救援32次,获评队内“救援之星”;2023年,因表现突出,被评为“优秀志愿者”;2024年,他再度获评“优秀队员”。截至目前,他的志愿服务时长已累计近3000小时。

“能帮上忙,心里就踏实、高兴。这是什么都换不来的!”刘凯飞动情地说。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意库资讯网 » 长沙市蓝天救援队刘凯飞:靠谱“飞哥”,志愿服务时长累计近3000小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