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湖北日报评论员 常少华
近日,一则“新疆哈密戈壁滩‘为人民服务’大字遭到破坏,网友驱车2000多公里修复”的视频在网络引发广泛关注。
新疆哈密戈壁滩上的“为人民服务”五字地标,不是大自然的奇观,而是曾服务于空军部队的人工坐标。近年来,一些越野爱好者在哈密戈壁滩漂移撒欢,留下深深的圆圈印痕。一位博主在当地朋友和热心人的帮助下,恢复了这一地标的原貌。
这个特殊印记,见证了我国空军艰难起步的一段特殊记忆。上世纪60年代,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八航空学校在新疆哈密成立。平坦的戈壁滩上缺少明显地标,也没有现代卫星定位系统,迷失方向是飞行员时常面临的危险。教员与学员就用“土办法”,采用标语做人工地标,用经纬仪、皮尺、铁锹,刮除深色砾石层,露出底下浅色碱土,刻出“为人民服务”等五组巨型地标文字,以此完成飞行教学任务。
曾经,我国的一批批优秀飞行员,就是在如此艰苦的环境中培养起来的。上世纪60年代,我国经济建设处于起步阶段,还面临复杂的国际环境。正是在这段时期,我国在科技领域有了重大突破,其中就包括“两弹一星”工程。尽管物质条件相对匮乏,但当时人们的精神高昂,充满奋斗的激情和对未来的希望。这些地标文字就诞生于这个年代,带着这个特殊年代的精神印记,如同闪亮的精神坐标指引、鼓舞着几代空军人。
这些地标文字,还包括“向斗争中学习”“排除万难去争取胜利”等,每一个标语都有鲜明的时代特色,反映那个年代人们崇高的信仰和不怕困难的决心。这些地标,不仅是戈壁滩上的建设者们在对抗困难中留下的智慧,还承载着几代人的初心和热血。六十年的风沙吹过,第八航校已成历史,我国空军力量日益强大,这些地标依然在这里,这些精神也留在这里,化作大地上响亮的誓言。
这位年轻博主看到地标被破坏,下意识地想办法去修复它,这是朴素情感的真挚表达。60年前,有人在戈壁滩上写下优美的汉字,用赤忱的宣言鼓舞为国奉献的空军们。如今,也有年轻人用同样热血的善举维护了人民军队的尊严。这是中国人骨子里特有的浪漫,在恶劣坚硬的环境里,总可以写下芬芳柔软的诗意故事。
这个跨越时空的回响,不是让更多人出于猎奇心态而驱车前往打卡,而是鼓励克制的观赏,还这片土地不被打扰的宁静和尊重。当一代代人从高空往下俯瞰时,还会清晰看见这些印记,感慨它们在历经风沙洗礼后仍然完好无损,并被这些地标文字背后的精神力量所感动和激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