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库资讯网 意库资讯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热门动态 »

东湖评论:推动假日经济走向长红

金秋十月,武汉黄鹤楼前游人如织,东湖绿道的骑行队伍绵延不绝,江汉路步行街的烟火气升腾不散。国庆中秋“双节”叠加的假日经济浪潮中,武汉以“知音号”沉浸式演出、木兰草原星空露营、长江灯光秀等特色活动,交出了一份亮眼的文旅消费答卷。但假日的热度终会褪去,如何让这份活力持续涌动?这就需要从政策、创意、服务等多个方面努力,让假日经济从“一时火”走向“持续红”,为高质量发展注入持久动能。

文旅业态的创新是假日经济持续“出圈”的核心动力,武汉以“文旅+”思维打破传统边界,将文化、科技、生态等元素融入旅游场景,打造沉浸式体验。黄鹤楼景区通过数字化技术重现“昔人已乘黄鹤去”的诗意画卷,让游客在光影中触摸历史;武汉花博汇将花卉展览与农事体验结合,游客既能赏花海,又能亲手采摘瓜果,带动周边民宿入住率节节攀升。这些创新不仅延长了游客停留时间,更让消费场景从单一门票转向多元体验,形成“游购娱”一体化的消费闭环。不断探索跨界融合,创新更多文旅场景、消费场景,才能让游客常游常新,也才能让相关产业发展动力不竭。

假日经济的“最后一公里”往往藏在细节之中,针对停车难问题,武汉在热门景区周边增设临时停车场,推广“共享车位”小程序;针对餐饮价格波动,江汉路、户部巷等街区推出“平价餐饮示范店”,保障游客消费权益;针对交通接驳,地铁延长运营时间,开通景区直达公交专线……这些细节服务,正是武汉从“重流量”转向“重体验”的生动实践。要将“头回客”变为“回头客”,还需在服务精细化上持续发力。例如,推广“一码游武汉”智慧平台,整合景区预约、交通导览、投诉反馈等功能;在景区周边布局便民服务点,提供免费饮水、应急药品等暖心服务;建立“游客满意度指数”评价体系,倒逼服务提质。这些“小而美”的服务创新,让游客感受到“宾至如归”的诚意,将“过客”转化为“常客”。

文旅热力不应局限于景区,而应成为激活城市经济的“核爆点”。武汉通过“文旅+”跨界融合,推动产业协同共生,汉阳造文创园将工业遗址与艺术展览结合,吸引年轻人打卡消费,带动周边咖啡馆、书店生意火爆;光谷依托科技优势打造“科幻主题乐园”,游客在体验VR、AR技术的同时,周边科技体验馆、主题餐厅也迎来消费热潮。这种“以点带面”的模式,让文旅消费从景区延伸至城市肌理,形成“吃住行游购娱”全链条的经济联动。

假日经济升腾的不仅是热闹的烟火气,更是沉甸甸的民生温度与经济韧性。从黄鹤楼的千年文脉到长江新城的现代蓝图,武汉的文旅基因里始终跃动着创新与包容的活力,当江城的烟火气与文化味、科技感与生态美交织成歌,武汉也必将成为一座“来了不想走、走了还想来”的魅力之城。若城市以游客需求为圆心、以服务细节为半径、以跨界协同为支点,假日经济的“持续红”便不再是偶然现象,而是可复制、可推广的长效模式。

稿源:荆楚网(湖北日报网)

作者:方雨(“青苹果乐园”团队)

责编:杨虹磊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意库资讯网 » 东湖评论:推动假日经济走向长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