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库资讯网 意库资讯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热门动态 »

极目锐评丨徐娇卖千元化纤马面裙引争议,别拿传统工艺玩文字游戏

极目新闻评论员 纪平

近日,徐娇重启汉服店,其中一款宣称“一人一版”的马面裙标价1850元。因宣传中强调“绫罗绸缎”“花罗”等传统材质,但商品详情页标注面料为100%聚酯纤维(化纤),引发网友质疑涉嫌“割韭菜”。

对此,徐娇回应:“罗”是一种织法,这次使用的罗是特别定制,国外很多大品牌也在使用,希望把这种中国传统织造工艺带回现代生活。(据10月13日中国蓝新闻)

争议的核心,不是聚酯纤维能否做成好衣服,也不是定制款是否该卖高价,而是徐娇是否在宣传中,刻意模糊了工艺和材质。徐娇解释说“罗是一种织法”,在专业领域的确也有此说法,但如果“绫罗绸缎”放在一起,指的就是精美的丝织品,“花罗”更是特指织有花纹且质地稀疏的丝织品。中国古代并没有化纤材料,所以这些传统织物一般就是用桑蚕丝织造而成,这也与普通消费者认知相符,没有人会将“绫罗绸缎”与100%的聚酯纤维关联起来,桑蚕丝普遍被认为是比化纤要高档很多的面料,这种宣传与实物的“落差感”才是徐娇这系列产品被吐槽的根源所在。

依据我国行业标准《桑蚕丝罗织物》(FZ/T43059—2022)的定义,罗织物是指全部或部分采用特殊的绞综装置使两组经丝(地经、绞经)相互扭绞与纬丝交织形成绞孔,使表面呈条状或花型分布的织物。也就是说,罗织物自然而然地归类于桑蚕丝织物。非要刻意将工艺和材质分开来说,未免显得有些强词夺理。

如果徐娇及其品牌对“罗”的定义,有别于大众认知,不同于行业标准,那么就应该在醒目位置强调说明,而不是用“绫罗绸缎”的模糊表述引发联想,再在详情页中标注“聚酯纤维”来规避责任。如果真心想推广传统织造工艺,为何不在宣传时直接说明“采用传统罗织造工艺的聚酯纤维面料”?答案或许是,真实具体的表述远不如充满传统想象的词汇有吸引力。

《广告法》明确规定,广告不得含有虚假或引人误解的内容。对商品成分的描述,必须真实、准确。如果“花罗”在品牌内部是个工艺代号,那在宣传时就有义务向公众说明,而不是利用认知差制造高端错觉。

用化纤做高端汉服,并非不能接受,现代工艺可以赋予聚酯纤维出色的质感和美感,衣服穿上身好不好看,值不值得,消费者自有考量和选择。但是,高价要高得足够透明,消费者愿意为设计、工艺、品牌溢价买单,但前提是信息对等。如果连面料都得靠“科普”才能搞明白,信任感就会大打折扣。

徐娇此前因推广传统文化、倡导公共场所禁烟等行为积累了不少好感,许多汉服爱好者都对其产品充满期待。当公众人物将个人信誉与商业品牌绑定时,就意味着要接受更严格的审视。人们支持徐娇的产品,有相当一部分,是相信她会以更高标准要求自己,会真诚地推广传统文化。如果这种信任被用来为模糊宣传背书,那么损害的不仅是品牌信誉,更是公众对传统文化商业化的信心。

传统工艺的现代化转型确实需要商业支持,有合理的利润空间才能让手艺传承下去,但这一切必须建立在诚信基础上。传统工艺的珍贵和美好,不该成为营销话术的“包装纸”。对老祖宗留下的好东西有信心、有热爱,就用品质和真诚说话,让消费者明明白白地为创意和工艺买单,而不是被精心设计的话术引导着为误解付费。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意库资讯网 » 极目锐评丨徐娇卖千元化纤马面裙引争议,别拿传统工艺玩文字游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