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库资讯网 意库资讯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热门动态 »

珠海全民防蚊侧记:防护网、背包客和2.6万党员

红色马甲配绿色挎包的“灭蚊背包客”俯身排查积水,银发苍苍的“老友记”志愿者挨户宣传,市领导与环卫工人并肩清理死角……在珠海,一场守护健康的全民行动正汇聚成潮。

国庆节前,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周密部署爱国卫生专项行动。

节日期间,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频频深入社区一线,2.6万余名党员干部下沉网格,与志愿者、市民携手编织严密的防蚊网络。

假期后,10月9日—11日,珠海全域再次启动爱国卫生运动集中攻坚行动,各界干部群众扛起守护健康防线重任,齐心协力做好“1130”防蚊灭蚊措施。

防蚊灭蚊,防的是疾病风险,筑的是健康防线,检验的是城市公共卫生治理现代化的成色。在这场全市上下联动、多方协作、全面动员的行动中,珠海以“一盘棋”思维统筹推进,集中资源力量,建起一道坚实健康屏障,守护万家灯火。

高位部署

战略引领筑牢防线

面对台风过后蚊虫孳生风险与假期人员流动带来的防控压力,珠海市委、市政府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感,提前部署、系统谋划,开展爱国卫生运动,铺开一张基孔肯雅热等蚊媒传染病防控网。

公开报道显示,长假期间,珠海主要领导一边在会议密集部署、调度,一边在基层一线步履不停:

10月4日、6日、8日、11日,珠海市委书记陈勇和市委副书记、市长吴泽桐先后主持召开会议,研究基孔肯雅热疫情防控工作,抓细抓实环境清理与消杀,把疫情防控防线织得更密更牢。

10月3日、7日,吴泽桐与其他市领导数次到基层一线,分别赴香洲区、金湾区、斗门区,深入企业、农贸市场、建筑工地、居民小区等地,带头参加爱国卫生运动,并实地开展基孔肯雅热疫情防控与爱国卫生工作相关督导检查。

高密度的部署会议和高频次的基层足迹,展现出与风险赛跑的紧迫感,向全市各级干部传递出一个明确信号:在疫情防控面前,必须保持“时时放心不下”的责任状态,不能有任何麻痹和松懈。

从顶层设计到基层执行,从领导督战到全民参与,珠海各级各部门要坚定信心、迎难而上,发挥连续作战的顽强作风,有力有效推动各项防控措施落实,广泛深入开展爱国卫生运动,构建起一张覆盖全域的公共卫生安全防护网。

基层攻坚

2.6万余名党员下沉一线

连日来,无数党员先锋、基层干部冲锋一线,披星戴月。即使在国庆中秋“双节”,防控力度也只增不减,在全市范围内开展“两清一灭”爱国卫生大行动。

这场党群同心的防蚊战役,用组织精度与民生温度,定义了城市治理的生动实践。

科学防蚊的“刚”,源于党组织的硬核担当。

珠海市委组织部精心组织、全面发动,严格落实党员“双报到”机制,于10月3日及7日组织全市党员干部集中开展环境清理整治行动。

珠海市委组织部机关党员干部带头响应,由部领导带队深入基层,支援社区工作,针对老旧居民楼院、背街小巷、社区绿化带及路边草丛等重点区域,实施“地毯式”清理,不留卫生死角。

全市各级党组织坚决落实,市、区两级机关企事业单位累计2.6万余名党员下沉一线,带动广大居民群众共同参与环境卫生整治与防蚊灭蚊工作,进一步筑牢群防群控、联防联控的严密防线。

群防群控的“柔”,彰显民心向背的温情力量。

在翠香街道兴学巷,香樟中学和香洲十一小之间,近百名工作人员穿梭其中,对绿化带、卫生死角等区域展开“地毯式”清理。队伍中除了街道干部职工、支援队员,不乏周边四个社区自发报名的居民志愿者。

在珠海高新区,居民志愿者加入的“清洁军团”,深入背街小巷、房前屋后闲置地等卫生盲区,清理堆积的生活垃圾与枯枝杂草,对废弃家具、建筑垃圾进行集中清运。

“以前这里堆满杂物,现在干净得能跑步!”唐家湾社区居民李女士指着焕然一新的闲置地感叹,曾经的“脏乱点”变身“洁净角”,环境清爽度显著提升。

居民从“看着干”变“跟着干”。市民罗先生的感受尤为直观:“爱国卫生运动的举措很有效,宣传力度也很大,现在我们家里都会点蚊香,及时清理积水,这个夏天明显感觉蚊子少多了。”

刚柔相济间,数字见证担当。9月28日—10月11日,珠海各区累计出动工作人员192380人次,清理垃圾17989.17吨,翻盆倒罐、清理积水227489处,入户协助194047户,投放灭蚊蚴剂7185.15千克,使用消杀药物54603.81千克,出动专业消杀人员18386人次,出动消杀专业器械16295台次,开展宣传活动1586次。

全域行动

各区精准施策提升效能

连续开展的爱国卫生运动在珠海城乡奏响差异化治理乐章。各区25个镇街将全市统一部署转化为接地气、见实效的治理行动,共同勾勒出科学防蚊与民生温度交织的城市图景。

香洲区以“网格深耕”实现全域覆盖,10月9日—11日累计出动工作人员16553人次,清理垃圾1964.1吨,全区机关企事业单位党员干部积极落实“双报到”机制,主动下沉至对口社区,与基层工作者并肩作战。

金湾区以“长效督控”织密制度保障网,通过持续高压督导,确保各项整治任务不松劲、标准不降低,并构建“区级统筹+镇级自主”物资保障机制,各镇储备满足20日以上常态防控工作所需。

斗门区以“立体宣导”打通信息传导链,线上利用“今日斗门”等微信公众号,线下用好“智慧一公里”大屏、“村村通”大喇叭等平台,上门入户广泛宣传疫情防控知识、防蚊灭蚊和爱国卫生知识,提高全民防控意识。

珠海高新区以“三维攻坚”凝聚多元共治力,落实“清、防、宣”三大核心举措,全区上下联动、全民参与,持续筑牢群防群控、联防联控防线。

万山区以“多元共治”守护海岛风景线,实施精准蚊媒防控、优化旅游服务体验等一系列举措,全区累计发动党员干部、志愿者330余人次,商户、景区志愿者、海岛居民等多元主体共同参与,形成联防联控合力。

顶层设计与基层创新在珠海这场防蚊攻坚战中相得益彰。当各级干部沉到一线查问题、找症结,广大市民主动清理家中积水容器,专业队伍精准实施消杀作业,这座海滨城市的公共卫生防护网正在越织越密。

撰文:谢静怡

统筹:吴志远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意库资讯网 » 珠海全民防蚊侧记:防护网、背包客和2.6万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