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河南日报客户端记者 杨凌 赵同增 通讯员 林婷婷
传统印象中,“柔弱”“娇小”“美丽”常被视为女性的标签。但在郑州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神鹰救援队队长高蕊身上,我们看到了女性“坚韧”“硬核”的另一面。
“救援从不区分男女,生死攸关之际,女同胞同样能够如男同志一般,义无反顾挺身而出,救人于水火。”3月7日,在“三八"国际妇女节来临之际,高蕊告诉记者。
作为一名退伍军人和共产党员,2020年,当发现郑州航空港缺乏专业民间救援力量时,高蕊毅然站了出来,迅速组建队伍,期间为保障队伍供给,卖掉儿子婚房,投入50多万元个人资金。2022年3月4日,经过高蕊多方对接,郑州航空港区神鹰救援队挂牌,标志着港区第一支大型民间综合救援组织正式成立,目前队伍已由最初的20多人发展到130多人。
救援队成立后,每次有救援任务,高蕊总是抢在先、冲在前。
2023年涿州洪灾救援中,作为队长,高蕊全程指挥队员,在救援一名落水儿童时,高蕊连续17次潜入足有 4 米深的浑浊急流之中,持续40多分钟高强度救援,最终用救援绳缠住孩子腰部,成功将人救上岸,成为队伍“硬核”精神的标志性案例。
在甘肃积石山地震救援中,高蕊徒手搬开上百块混凝土碎块,磨破5双手套,与男队员同步完成72小时高强度搜救,累到极致时,也与男队员一样随地躺下稍作休整。
三年来,高蕊带领这支队伍累计出勤3256人次,参与救援739次,解救群众数万人,足迹遍布全国多个重大灾害现场。
这样的“硬核”救援之外,高蕊也有细致和缜密的一面。每次任务前,她逐项检查队员装备:救生衣卡扣是否牢固、氧气瓶压力是否达标、急救包药品是否在有效期。“多一道检查工序,兄弟们就少一分危险。”高蕊说,“既要保障群众生命财产安全,也要把兄弟们安全带回来。”
今年,高蕊已经50岁,“体力不比当年了,现在要把冲锋的机会更多让给年轻人。”高蕊坦言,“今后工作重点将放在带队伍、锻炼队伍上,在另一场‘战斗’中为救援工作发挥更大作用。”目前,高蕊制定了标准化培训体系,加强对队员的体能训练和技能训练,引入先进救援装备,使得救援队具备了山地、道路、水域和绳索救援能力。同时,还计划成立5个中队,为队伍注入持久战斗力,也为港区安全工作做出更多贡献。
2024年以来,高蕊带领团队走进社区、校园、企业,开展防溺水教育、防汛演练等活动,将“安全四进”理念深植港区:教社区居民使用灭火器,为学童定制防溺水课件,与企业联合开展应急演练。截至目前,高蕊团队已开展安全教育 200余场,惠及群众超过万人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