极目新闻通讯员 徐子威
“杨姐,给孩子办身份证需要啥手续?”“杨姐,楼上老漏水,来帮忙调解下吧!”“杨姐,你看这个是不是诈骗?”……
每天都有人给她发微信:关于矛盾纠纷、关于家长里短、关于办居住证、关于上户口……
从事社区民警以来,她陆续添加了98个微信群,覆盖12000多人,占社区总人口80%以上。
她的微信每天打开都是“一片红”,熟悉的人都亲切地叫她“杨姐”。
她,就是枣阳市公安局北城派出所社区民警杨玉琼。
和群众唠家常(通讯员 供图)
杨玉琼从警28年,扎根社区11年。她是善解矛盾的“婆婆嘴”、社区治理的“把脉人”、群众心坎上的“自家人”,用心用情守护社区平安稳定。因工作成绩突出,她先后荣获个人三等功4次、个人嘉奖5次,先后多次被湖北省公安厅、襄阳市公安局评为“优秀社区民警”。
善解矛盾的“婆婆嘴”
“大家不要吵,我是来给你们解决问题的!”
2024年4月12日上午,兴中棉纺厂家属院某单元因厕所下水管道漏水,引发6户居民纠纷。接居民反映情况后,杨玉琼立即带领两名驻村辅警赶到现场。安抚居民情绪,对漏水情况进行仔细勘查,详细了解各户诉求。经过近3小时调解,6户居民最终达成一致意见,共同承担维修费用,并推选杨玉琼监督维修过程,成功将这起纠纷化解。
调解邻里纠纷(通讯员 供图)
自“两队一室”改革落实以来,综合指挥室派发的每一起纠纷警情,杨玉琼都能及时闭环妥善化解。同时,她也通过多个微信群,主动延伸发现矛盾纠纷的触角并化解。
2024年5月24日晚,辖区某酒店楼上多名住户在微信群相约,准备第二天集体到社区反映酒店装修油烟排放问题。杨玉琼在群里发现后,第一时间联系酒店老板,让她和装修方拿出油烟排放解决方案,连夜与住房代表沟通,及时将这起矛盾纠纷化解于萌芽中。
“止矛盾于萌芽是件快乐事、幸福事。”这是杨玉琼常常挂在嘴边的话,她认为自己能多化解一起纠纷,就能给社会多带来一份安宁。
2024年以来,杨玉琼充分运用多个微信群、19个网格员和若干志愿者,主动排查出85个隐患纠纷,结合社区“四级联调”和她探索“稳情绪、重倾听、摸底数、换位想、真情解”的“五步调解法”,成功实现矛盾纠纷“排查在一线、预警在一线、化解在一线”。
社区治理的“把脉人”
上医治未病。2022年底,杨玉琼从东园社区调到靳庄社区。靳庄社区位于枣阳市城区西部边缘,属于城中村,很多三无小区、背街小巷等重要部位监控未全覆盖,存在安全隐患。杨玉琼便向社区反映,推动安装100多个视频探头,在部分小区增设“天翼看家”、智慧小喇叭,将社区治理变为“智”理。
“大家有时间看看这张监控截图的男子,有认识的私下联系我。”
2024年7月16日,靳庄社区发生自行车被盗警情,杨玉琼立即协助办案民警调取周边监控,发现一男子行迹可疑,但由于天黑,只能模糊看到男子侧脸和身形,无法锁定身份,于是杨玉琼将视频截图发送到多个微信群,依靠群众“天眼”,顺利将流窜作案嫌疑人张某抓获归案。
通过多个微信群,杨玉琼发动群众参与到治安防控中来,在拾物归还、及时寻人、劝阻电诈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杨姐,我们三楼出租屋来了几个外来租户,邻居反映屋内经常有电脑敲击的声音,有点可疑。”
3月4日,杨玉琼带领网格员、平安义警、志愿者等队员,巡逻至一处三无小区时,网格员向她反映到。得知情况,杨玉琼立即联系所里办案民警,当晚查获一电信诈骗窝点,成功抓获4名嫌疑人。
为进一步消除治安隐患,杨玉琼在加入辖区多个居民微信群的基础上,另外建立了临街商铺、出租屋、宵夜摊、宾馆、网吧等行业场所管理微信群,以枣阳公安行业场所“三级管理”为抓手,以“实地检查+网上反馈”相结合的方式,彻底管实社区的22家行业场所。
群众心坎的“自家人”
“杨姐,这人打电话说他是警察,要我把钱转到‘安全账户’,这是不是你群里发的诈骗?”居民李女士微信留言杨玉琼说。
开展反诈宣传(通讯员 供图)
“反诈宣传是一个长期的过程,群众对电信诈骗的认识也是逐渐深入的。”杨玉琼说,她每天都在各类微信群里发送相关案例、反诈视频。
一个群里大多都是住在一起的居民,杨玉琼在很多不同的微信群里,好几次几个不同小区的居民跑过来问她:“杨姐,你住几号楼?”
“我天天在微信群里,太活跃了,大家都以为我就是他们那个小区的。”杨玉琼微笑着说,守在群众身边,日复一日,年复一年,杨玉琼的反诈宣传被越来越多的人熟知。
“靳庄社区3组居民家十几亩竹林,鲜嫩竹笋,1块钱一斤,联系电话……”
2024年4月25日,杨玉琼发现社区75岁的老人每天早上驮一点竹笋去菜场卖,销量又不好,于是在各微信群、朋友圈发信息,帮老人推广。几天时间,老人的几百斤竹笋都卖完了。
除了帮助老人卖竹笋,杨玉琼还帮努力赚钱的宝妈推销手工花和手工鞋,用心用情为辖区居民做些力所能及的事。
“我体会的社区工作就是四个字‘久久为功’!百姓心中有杆秤,你用心付出了,他们就能感受到,就会把你当作自家人!”杨玉琼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