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库资讯网 意库资讯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热门动态 »

襄州:“一线赛道”激发担当作为新动能

荆楚网(湖北日报网)讯(通讯员 张晶 尹航)近日,襄阳朗格车辆有限公司生产的一批新颖别致的电动音乐酒吧车正式下线,即将发往云南大理。该企业的产品已遍布全国多个知名景区,展现出强劲的发展势头。企业负责人刘文国感慨道:“襄州的营商环境越来越贴心,真正做到了‘企业有事马上办’!”并表示将号召更多产业链上下游企业在襄州投资兴业,为襄州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贡献力量。

这份来自市场主体的由衷赞誉,正是襄州区将“干部素质提升年”活动主战场放在服务发展一线的生动注脚。高质量发展的动能源自于优质营商环境,而营商环境的优化关键在干部、核心在作风、重点在能力。为此,襄州区创新搭建“一线赛道”,系统构建“能力在一线锻炼、实绩在一线考察、干部在一线选拔”的基层用人导向,推动广大干部走出机关、沉到一线,在真抓实干中强本领、砺作风,让为民服务的初心在火热的实践中淬炼成钢。

引才下沉一线,筑牢队伍“基石”

“在过去的一年里,我们服务团深入对接华中农业大学,聚焦玉米育种全流程关键技术,从约4000份玉米种质中成功筛选出十余份抗锈病、耐高温、抗黄曲霉毒素的核心种质……”在述职报告会上,通过2024年人才引进来到襄州区的王震博士自信地展示着一年来的成果。投身基层一线后,他入驻襄阳书院,在崖州湾国家重点实验室积极参与打造国家级玉米育种科研创新平台和数字化示范农场,短短一年硕果频传。

襄州区持续推动编制资源、招录政策、引进计划向基层倾斜,确保乡镇(街道)用人需求得到充分保障。2025年新招录乡镇公务员44人。同时,创新“政聘统用”、“校企双聘”等机制,围绕事业发展急需和产业升级紧缺,精准引进12名博士人才和36名本硕人才,并全部派往乡村、企业、项目等经济主战场进行实践锻炼,让人才优势在基层一线转化为发展优势。

实战淬炼本领,锻造发展“尖兵”

“事务重、条件苦、压力大”是长期以来乡镇年轻干部队伍面临的现实困境,基层难以留住年轻人。然而,襄州区今年却呈现出截然不同的新气象。

“基层大有可为,农村大有作为,我选择继续扎根一线奋斗,不断磨砺自己。”这是襄州区一名基层公务员的心声。今年8月,襄州区区直单位面向乡镇公开选调11名公务员,出乎意料的是,报名人数未达预期,多名符合资格的基层公务员主动放弃回城机会,选择留在乡镇历练成长。这一转变的背后,正是襄州区创新干部一线培养激励机制所取得的实质性成效。

为促进干部到基层一线锻炼,增长才干,襄州区实施“青蓝结对·导师帮带”机制,63名年轻干部迅速成长为科室骨干;选派56名年轻干部下沉到信访维稳、项目建设等急难险重岗位历练;成立5支驻点招商团队,36名优秀干部参与招商工作。实践证明,一线锻炼有效提升了干部队伍的战斗力:上半年,全区开工亿元以上招商项目26个,固定资产投资增长25.1%,增速领跑全市;7家企业完成中小企业数字化改造验收,获国家级和省级奖补资金143.75万元,进度居全市第一。襄州区轨道交通装备制造与智能运维产业集群获评“2025年湖北省县域特色产业集群”。这些亮眼成绩,正是“一线育人”机制生命力和实效性的有力证明。

鲜明激励导向,激发担当“动能”

在襄州,担当作为既体现在攻坚克难的冲锋时刻,也融汇于平凡岗位的默默坚守。峪山镇峪山村的选调生,不仅精准使用选调生经费关爱留守儿童,更时常自费为孩子们添置学习用品,用真情付出诠释年轻干部的责任与情怀;经开区干部姚忠群经常奔波于项目现场,精准对接企业需求,高效解决企业难题,切实把项目个数转化为企业个数,成为企业交口称赞的“娘家人”。这些不同岗位上的生动缩影,共同勾勒出襄州区干部队伍忠诚履职、心系群众的鲜明底色。

为牢固树立“重视基层、注重实绩”的用人导向,襄州区系统运用“四正向一反向”激励措施(即以年度考核、任职年限、基层经历和表彰奖励为正向激励,以通报批评为反向约束),通过选拔任用、职级晋升、表彰奖励等多种方式,着力锻造“政治可靠、能力突出、作风过硬”的高素质干部队伍。先后出台《服务保障“项目建设年”活动六条措施》《服务保障“两资三能”工程建设九条措施》等文件,明确对在重大项目、乡村振兴等一线表现突出的干部,在使用、晋升、评优等方面优先考虑。今年6至8月,通过深入招商引资、项目建设、乡村振兴等“一线赛马场”开展专题调研,发现掌握79名实绩突出干部、134名优秀年轻干部和45名“五方面人员”,计划分批对其中98人予以提拔、晋级、轮岗、重用等即时激励。在职级晋升中同样向基层倾斜,年内已为乡镇(街道)干部晋升职级6批次57人。政策激励与实战淬炼同向发力,有效激发了干部队伍干事创业的内生动力,为襄州高质量发展注入了澎湃动能。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意库资讯网 » 襄州:“一线赛道”激发担当作为新动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