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黑龙江新闻9月29日电(杜卓远 刘璐)今年以来,大庆市公安局让胡路分局针对高校电信网络诈骗高发风险问题,立足“防患于未然”的战略定位,精准锚定关键节点,以“全覆盖、接地气、入人心”为行动准则,创新推出五项系统性反诈宣传与防护举措,将防骗知识深度融入校园生活场景,为高校学子成长成才构筑起坚实“安全防护网”。
一是抢占“迎新关键窗口期”,筑牢入学防骗“第一道防线”。新生初入校园,因社会经验薄弱成为诈骗分子重点觊觎的群体。让胡路分局精准把握这一风险节点,将反诈宣传阵地前置至高校迎新现场,实现“新生报到与反诈宣传同步启动”的战略布局。民警在迎新核心区域设立专属反诈咨询岗,通过发放定制化反诈手册、开展“一对一”案例讲解等形式,向新生、陪同家长及在校师生系统普及电信网络诈骗的典型类型与防范逻辑。民警以通俗化语言拆解骗局底层套路,帮助新生在踏入校园之初便建立起清晰的 “防骗认知框架”,从源头阻断诈骗风险渗透路径。期间,分局共出动警力50余人次,警车20余台次,发放安全宣传单3200余份。
二是打造“开学必修反诈课”,分层施策破解骗局“新变种”。将反诈教育纳入新生“开学第一课” 核心内容,民警通过 PPT 演示、反诈警示视频播放、高校真实被骗数据解读等多元化形式,让抽象的防骗知识转化为“看得见、听得懂、用得上”的实用技能。针对不同年级学生的需求差异,宣讲内容实现精准分层施策:面向新生群体,重点拆解“冒充客服虚假退款”“刷单返利诈骗”“游戏账号交易陷阱”等高频骗局,揭示骗局诱导逻辑;面向高年级学生,则聚焦“实习招聘诈骗”“网课退费骗局”“论文发表虚假服务”等与学业、就业紧密关联的风险场景,结合近期高校真实案例,深度剖析诈骗分子的心理操控战术与话术漏洞,不仅帮助学生认清骗局特征,更传授“多方核实信息”“拒绝私下转账”等可落地的防范技巧。截至目前,民警已开展专题反诈宣讲12场次,实现大庆师范学院 2025 级 3351 名新生全覆盖,确保防骗知识“不漏一人”。
三是织密“全域宣传网络”,线上线下实现反诈“无死角覆盖”。为打破传统宣传的空间局限,让胡路分局从“物理场景”与“数字渠道”双维度发力,构建全场景、立体化的反诈宣传体系。线下场景深度渗透:民警全面进驻教室、学生寝室、食堂、图书馆等学生高频活动场所,在显眼位置张贴反诈海报,目前已实现20余处关键点位覆盖;同时联动学校学生会、志愿者协会等社团力量,组建“校园反诈先锋队”,先对社团成员开展专业化反诈培训,再指导其通过校园广播循环播报、主题黑板报创作、宿舍楼栋上门宣讲等形式,让反诈声音融入学生日常生活的每一个环节。线上阵地精准发力:搭建“大庆师范学院反诈先锋微信群”,让胡路分局民警与学校全体辅导员共同入驻,形成“公安+教育”的线上联动宣传矩阵。民警定期在群内发布最新反诈预警信息、通报典型案例,同时指导辅导员结合班级学生特点开展个性化反诈提醒,实现 “精准推送、靶向宣传”。
四是激活“预警劝阻快速响应机制”,警校社联动守护财产安全“最后一公里”。针对电信网络诈骗“时效性强、止损关键”的特点,让胡路分局联合高校、社区构建“三方联动”预警劝阻体系,打造从风险数据推送、快速响应处置到后续回访跟进的全链条防护闭环。通过精准提升学生群体诈骗预警能力,实现风险数据“瞬时互通”、预警信息“秒级响应”,一旦监测到学生面临诈骗风险,民警第一时间联合辅导员、社区工作人员开展劝阻,最大限度避免财产损失。对于已被骗的学生,建立“定期回访机制”,联合辅导员密切关注其生活轨迹与思想动态,不仅帮助学生复盘被骗过程、强化防骗意识,更通过心理疏导消除财产损失与名誉受损带来的次生安全隐患,切实做到“止损+帮扶”双管齐下。今年以来,共劝阻被骗学生68人,及时挽损36万余元。
五是构建“警校共治长效体系”,推动校园反诈专项行动” 向 “常态守护”升级。让胡路分局着力推动校园安全防护从“阶段性行动”向“常态化机制” 转型,构建可持续的警校共治格局。一方面,联合学校在校园核心区域打造“反诈宣传角”等固定阵地,将反诈知识融入校园环境建设,让学生在日常出行中潜移默化接受防骗教育;另一方面,搭建公安、学校、社区三方共治平台,建立“警校共治” 定期会商机制,通过梳理学生被骗警情、分析诈骗趋势、函告学校管理层等方式,形成“问题共找、对策共商、责任共担”的反诈工作合力。今年以来,已向校方发放公安提示函10余期,召开联席会议、教师培训会议5场次,1—9月份电信诈骗案件警情发案率同比下降68%。
未来,让胡路分局将持续深化与辖区高校的战略协作,不断创新反诈宣传形式、拓展宣传渠道,推动反诈防骗教育融入校园日常管理,切实守护学生财产安全与身心健康,为高校人才培养营造安全、稳定、健康的育人环境。(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