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日报全媒记者 陈熹 通讯员 梁炜
9月28日,湖北省政府新闻办举行“决胜收官‘十四五’谋篇布局‘十五五’”系列新闻发布会教育强省篇。省教育厅党组书记、厅长周静介绍,湖北是教育大省,“十四五”以来,我省始终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高规格召开全省教育大会,出台《教育强省建设行动纲要(2024—2035年)》,系统部署教育改革发展重点任务,“十四五”规划目标任务全面完成,多项改革走在全国前列,推动湖北教育发展由大向强迈进,有力支撑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教联体覆盖85%中小学,公共教育服务质量跃居全国第六
“孩子不用挤破头去市里争学位,家门口的初中硬件、师资都让人放心!”黄冈市一位学生家长的赞许,正成为越来越多湖北家长的称心事。随着“县县有优质高中、镇镇有优质初中”的建设目标初见成效,黄冈已基本实现优质教育资源全覆盖。
这一转变源于我省对学龄人口“排浪式”入学高峰的前瞻性应对。通过持续实施学位扩充项目、大力优化学校布局,深化城乡优质均衡“教联体”建设,目前该模式已覆盖全省85%以上的中小学校,有效促进了教育资源流动与共享,城乡、校际差距显著缩小。
公平与便利更体现在招生入学环节。招生入学“一张网”的构建,让阳光招生、就近入学成为现实。今年,我省学前一年免费政策全面落地,惠及44.9万名幼儿。
更让人欣喜的是,随迁子女在公办学校就读比例已稳定在98.5%以上,教育的普惠性、可及性与便捷性持续提升。据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监测,湖北公共教育服务质量已跃居全国第6位。
一系列关键数据进一步印证了我省教育的全面跃升:学前教育毛入园率达93%,高出全国平均水平1个百分点;义务教育巩固率达到98.4%,领先全国2.5个百分点;高中阶段毛入学率93.4%,高等教育毛入学率73.4%,分别高出全国1.4和12.6个百分点。湖北教育正稳步从“有学上”迈向“上好学”的新阶段。
教育大计,教师为本。湖北将教师队伍建设作为基础工程,深入实施“荆楚强师共同行动”,为教育长远发展积蓄动能。大力弘扬教育家精神,“荆楚好老师
群星计划”已累计选树优秀教师典型387人(组)。同时,教师培养体系持续优化,校地共建的10个教师教育共同体深入运行,“荆楚优师计划”每年为县市定向培养1000名优秀师范生。近五年来,全省中小学教师本科及以上学历占比提升了13.2个百分点,队伍结构持续优化,教学能力不断增强,有力保障了广大教师在课堂内“教足教好”,学生在课堂内“学足学好”。
思政实践融入300万师生日常,“新三好”构建全面发展新生态
让学生们眼里有光,身上有汗。
在省博物馆,中学生在编钟前聆听历史回响;在光谷科技创新中心,大学生们与工程师探讨前沿科技,这些生动的场景,如今已成为湖北“大思政课”的日常。通过首创“百校千馆”思政育人平台,全省已有超过300万名师生走出校园,在丰富的社会资源中实现思政小课堂与社会大课堂、网络云课堂的深度融合。
这一创新实践是湖北全面推进“大思政”体系建设的一个缩影。我省坚持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以实施立德树人机制综合改革整省试点为牵引,推出了130多门“新时代中国”系列思政金课,让思想引领变得可感可触。
同时,我省着力构建德智体美劳全面培养的教育体系。在全省范围内,守护青少年健康成长行动、青少年学生读书行动、美育浸润计划协同推进;劳动教育必修课全面开齐开足;12个科学教育实验区相继落成;确保中小学生每天2小时综合体育运动,学生健康成长、全面发展的氛围更加浓厚。
为形成育人合力,我省大力推进校家社协同育人教联体建设,并创新推出“新三好”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标准,引导学生在更广阔的维度上发展。武汉市通过将体质健康、近视防控等硬指标纳入素质教育评价体系,成功探索出一条落实“五育并举”的有效路径,使学生的全面发展有了清晰的“指挥棒”和科学的衡量尺。
打造科技创新策源地,三年输送226万高端人才服务社会
我省坚持把高质量发展对教育的需求作为“第一信号”,近三年来,全省高校学科专业点调整比例超过20%,让人才培养与市场需要同频共振。随着32个学科跻身国家”双一流”建设行列,总数跃居全国第四,湖北高等教育正在谱写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新篇章。
强化科教融汇和产教融合,省内高校与中国科学院5个在汉院所协同培养研究生,办好6个国家级和省级卓越工程师学院,校企地共建湖北科创学院、人工智能学院、数字经济学院,高校累计向社会输送226万名人才,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人才支撑。
职业教育改革成果显著。全省组建12个市域产教联合体和65个行业产教融合共同体,武汉职业技术学院成功升格为本科层次职业学校。职业院校为全省产业发展输送了超过70%的新增技术技能人才。
为强化科技支撑和打造创新策源地,我省全面推进“创响荆楚”高校师生创新创业行动,高校牵头或参与重组全国重点实验室31个,汇聚“两院”院士61位,获评国家科技奖占全省获奖总数的70%,武汉纺织大学研发高科技国旗登上月球,北斗组网、航母巡洋也都凝聚着湖北高校的贡献。
与此同时,教育数字化转型已结出硕果,为湖北教育发展注入新动能。全省建成智慧教育平台、大数据中心等数字化基础设施,吸引750万师生家长注册使用。中小学推广“智能学伴”,高校“楚课联盟”上线358门开放课程,职业院校建成57个虚拟仿真实训平台,“荆楚学习广场”服务超110万人次,构建起完整的”数字底座+公共平台+教育应用”体系。
今年5月,2025世界数字教育大会在武汉召开,全面展示数字教育湖北实践,发布《数字教育合作武汉倡议》等重要成果,为全球87个国家和地区代表呈现了一场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世界大会,获得国际社会广泛认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