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人员对涉企行政处罚行政强制案卷开展实地集中封闭式评卷。
工作人员走进企业调研。(本文图片均由省司法厅提供)
湖北日报全媒记者 王孝武 通讯员 刘欣 谭胜男
8月9日,经省委同意,省委深入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学习教育工作专班、省纪委办公厅、省委全面依法治省委员会办公室印发了《深化涉企执法突出问题专项整治方案》(以下简称《方案》),决定从今年8月至12月,在全省开展深化涉企执法突出问题专项整治。8月18日,全省深化涉企执法突出问题专项整治推进会召开,对专项整治工作进行了再动员、再部署。
9月19日,围绕广大企业关心的专项整治工作中的热点问题,省委全面依法治省委员会办公室相关负责人接受湖北日报全媒记者专访,对有关问题进行了政策解读。
全面抬高法治建设标杆,持续规范涉企执法行为
让法治成为湖北核心竞争力的重要标志
为什么要在全省开展深化涉企执法突出问题专项整治呢?省委全面依法治省委员会办公室相关负责人表示,要弄明白这个问题,需要先了解一个工作背景。
近年来,湖北省聚焦企业关注的执法突出问题,精准监督,动真碰硬,推进严格规范公正文明执法,促进行政执法机关、执法人员依法履职,先后建立了行政执法监督“三项机制”,制定行政执法监督案件办理工作指引、行政裁量权基准制定和管理工作指引、行政执法考核评议工作指引,切实维护企业的合法权益,持续优化营商环境。今年8月以来,省委全面依法治省委员会办公室制定了专项整治工作作战图,分解细化了29项重点工作任务;派出了5个指导组,采取“带案下沉”方式,开展现场指导督办;对各地工作推进情况进行了集中调度,各市州开展案件评查工作。
“总体上说,湖北行政执法监督工作起步较早,规范涉企行政执法工作取得了不错的效果,但我们并不满足于此,对下一步工作有更高的要求。”省委全面依法治省委员会办公室相关负责人介绍。去年11月,习近平总书记考察湖北,对湖北发展提出更高定位、更高标准、更高要求。加快建成中部地区崛起的重要战略支点,离不开法治化营商环境。省委、省政府把进一步优化法治化营商环境作为支点建设的关键之举,部署开展深化涉企执法突出问题专项整治,就是要全面抬高法治建设标杆,锚定全国最好目标,持续规范涉企执法行为,着力打造依法办事、公正透明的一流的法治生态,让法治成为湖北核心竞争力的重要标志。
除整治“乱收费”“乱罚款”“乱检查”“乱查封”突出问题外
专项整治重点还包括四方面问题
省委全面依法治省委员会办公室相关负责人表示,我省深化涉企执法突出问题专项整治的重点问题,除了《方案》明确并细化的“乱收费”“乱罚款”“乱检查”“乱查封”突出问题外,还包括以下四个方面的问题。
一是违规异地执法问题,主要包括未履行协作手续或在管辖争议解决前,擅自跨区域开展行政执法活动;在异地执法中超越权限或者违反法定程序对企业财产采取强制措施;采取“钓鱼”执法等手段将外地案件纳入自身管辖范围等。
二是趋利性执法问题,主要包括行政执法与利益挂钩;考核考评结果与罚款收入挂钩;直接或变相下达罚款收入指标;违规违法争抢有罚没收益的案件管辖权;为增加罚款收入脱离实际监管需要随意设置监控设备等。
三是执法标准不统一的问题,主要是指同一行政执法部门的不同执法人员,对同一执法事项的标准不一致、要求不统一,或不同行政执法部门对同一企业的执法标准或要求相互冲突,导致企业无所适从;行政执法部门制定实施规范变相增加条件、设置门槛;行政裁量权基准幅度不合理,裁量的标准、条件、种类、幅度、方式、时限不统一,造成行政执法该严不严、该宽不宽、畸轻畸重等行为。
四是执法不作为的问题,主要包括该立案的不立案;办理案件超出法定期限;对执法中发现的问题不及时解决,推诿扯皮、拖延处理;对企业依法申请和反映的问题视而不见、压案不查,以及其他不履行或者怠于履行法定职责等。
案件评查全覆盖、问题整改多维度、责任追究一体化
三项硬核措施将环环紧密相扣
“我们在认真做好专题调研、资源整合等前期准备工作的基础上,将通过案件评查、问题整改、责任追究的硬核措施,深化涉企执法突出问题专项整治。”省委全面依法治省委员会办公室相关负责人表示,这些硬核措施将环环紧密相扣,确保落实到位。最终,将以企业的真实感受,作为评判专项整治效果的标准。
一是全覆盖开展案件评查。对2024年以来已办结的涉企行政处罚案件、涉企行政强制案件全面开展评查。一方面,多方紧盯案件原始目录清单,确保有问题的案件藏不住;另一方面,组织异地交叉评查并实行多条线上报,确保案件的问题瞒不住。
二是多维度推动问题整改。对照问题清单,实行以条为主、条块结合方式进行整改。一个突出问题的整改,相关行政执法部门必须获得所涉企业的认可,必须符合上级主管部门的标准,必须接受司法行政部门的监督,确保“招呼”无从打起、问题无处遁形。
三是一体化落实责任追究。针对存在违法执法突出问题的相关部门和人员,视具体问题情形,执法监督机构该通报的通报、该吊证的吊证,检察机关对涉企行政诉讼执行、行政非诉执行问题线索开展检察监督,纪检监察机关对党员干部、公职人员涉及腐败和作风问题线索,以及涉企行政执法腐败问题、职务犯罪问题线索实行分类处置、快查快结,确保行政执法责任追究制度落到实处。
省委全面依法治省委员会办公室相关负责人说,专项整治效果如何,以企业感受为第一感受、以企业评价为第一评价。聘请第三方随机抽取一定比例的大、中、小企业,请企业谈感受,并对我省涉企行政执法工作作出客观评价。同时,适时安排执法部门主要负责人讲述严格规范公正文明执法推进情况,市、县政府主要负责人讲述行政执法监督主体责任履行情况,接受企业和社会舆论监督,让规范执法、阳光执法成为常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