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库资讯网 意库资讯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热门动态 »

精准狙击疼痛 为癌痛患者点亮生命之光

荆楚网(湖北日报网)讯(通讯员 姚永玲)带状疱疹神经痛剧烈、频繁的爆发,叠加在多发性骨髓瘤患者身上,这种痛苦足以摧毁人的意志。近日,襄阳市第一人民医院疼痛科团队成功运用先进的“鞘内泵植入术”,为一位深受此类疼痛折磨的患者解除了痛苦,取得了令人瞩目的疗效,标志着该院在难治性癌痛并神经痛治疗领域达到了国内领先水平。

实施鞘内泵植入术。 通讯员 供图

病魔双重打击,患者深陷疼痛深渊

患者王奶奶是一位多发性骨髓瘤患者,化疗后在免疫力低下之际,不幸又罹患了右侧躯体大面积带状疱疹并神经痛。“右侧肩背部及右上肢、右侧臀部及腰部皮肤呈烧灼样,同时又像被持续电击一样的疼痛”,王奶奶描述道。这种剧烈的疼痛一天之内会毫无征兆地爆发20余次,白天黑夜从不间断,疼痛评分高达8分,持续时间长达5分钟,每一次都让她痛不欲生。入院后患者大剂量的镇痛药物效果不佳,管床吴江文医生又为患者进行脊神经射频治疗后疼痛稍减轻,后给予患者行皮下泵持续泵入镇痛药物后,疼痛评分降低,持续时间减少,但大剂量镇痛药物有便秘和嗜睡、血氧饱和度低等副作用,影响了患者的生活质量,情绪也陷入了抑郁和恐惧之中。

精准微创介入,鞘内吗啡泵技术直击痛觉中枢

面对患者的困境,该院疼痛科吴霆医生团队经过全面评估和缜密讨论,患者大面积带状疱疹性神经痛,合并癌性疼痛,认为常规口服药物和微创治疗已遇到瓶颈,决定为其施行“鞘内吗啡泵植入术”。

吴江文医生解释,鞘内吗啡泵治疗是一种精准靶向的镇痛技术。它通过一个微创手术,将一枚精巧的输液泵植入患者腹部皮下,并通过一根纤细的导管直接将强效镇痛药物持续输注到包裹脊髓的“蛛网膜下腔”内。“这就好比在全国范围内普降大雨(口服或静脉用药)效果不佳还涝灾时,我们选择了一支精准的‘靶向滴灌’系统,将‘止痛甘露’直接送达‘干旱的庄稼根部(脊髓中枢)’。”吴医生用了一个生动的比喻,“这种方法能以口服药几百分之一的极低剂量,实现强大、稳定且持久的镇痛效果,极大减少了全身用药带来的副作用。”

重获无痛人生,患者喜悦之情溢于言表

手术过程顺利。术后,通过对吗啡泵的输注速率进行精准调控,王奶奶的疼痛得到了立竿见影的控制。此前一天10多次的爆发痛基本消失,持续的电击痛也降至轻微水平(VAS评分从8分降至1-2分)。更让她惊喜的是,之前因口服药物带来的难以忍受的副作用也基本消失。

“我终于能睡个整觉了,能正常吃饭了,能下地走走看看太阳了。”查房时,王奶奶激动地握着吴医生的手,脸上露出了久违的笑容,“这个泵真是神奇,让我重新活过来了!太感谢医生护士们了!”

引领疼痛管理新纪元,为更多难治性疼痛患者带来希望

此次手术的成功,是该院疼痛科在慢性顽固性疼痛,尤其是癌性疼痛综合治疗领域的一次重要突破。鞘内吗啡泵技术特别适用于:应用阿片类药物或/和其他镇痛药物等规范 化治疗后1-2周的肿瘤患者,疼痛缓解仍不满意者,即持续性疼痛数字化评分≥4分和/或爆发痛次数≥3 次/d ;应用阿片类药物或/和其他镇痛药物等规范化治疗后1-2周的肿瘤患者,疼痛虽有缓解但无法耐受其不良反应者;带状疱疹后神经痛、术后顽固性疼痛等难治性神经病理性疼痛患者。

鞘内给药的镇痛效能是静脉给药的 100 倍,口服给药的 300倍左右。鞘内镇痛所需药物剂量更低、疗效更佳,适用于癌性疼痛与慢性顽固性疼痛患者 。应用鞘内吗啡泵植入术技术不仅减轻疼痛,使这类患者生活质量得到明显改善,一定程度上帮助延长生存期。该技术体现了现代疼痛医学朝着精准化、微创化和人性化发展的方向。它不仅解决了患者的痛苦,更守护了他们的尊严和生命质量。

吴医生最后表示:“我们的目标不仅仅是延长患者的生命,更是要让他们有质量、有尊严地生活。鞘内泵为我们提供了一个强大的武器,我们将继续精进技术,为更多在癌性疼痛及慢性顽固性疼痛中挣扎的患者点亮希望之光,帮助他们重返无痛生活。”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意库资讯网 » 精准狙击疼痛 为癌痛患者点亮生命之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