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库资讯网 意库资讯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热门动态 »

【飞阅长江 文润荆楚②】以区域协同融通推动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

9月24日上午,由湖北省人民政府、中国社会科学院共同主办,湖北省社会科学院、长江文化研究院承办的“长江高端智库对话·2025”在武汉启幕。与会专家以“面向‘十五五’的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为主题开展研讨对话,“区域协同融通”成为热议焦点。

这场思想盛会不仅是对长江经济带发展脉络的深度梳理,更抛出了一个时代命题。长江这条黄金水道串联起11个省市,如何冲破行政壁垒,让“地理相邻”化为“发展相融”,让协同融通从蓝图走向现实。答案藏在长江两岸那些看得见、摸得着的变化里。从船舶检验“跨省通办”的高效,到沿江高铁疾驰的速度,再到产业协同迸发的活力,无不彰显长江经济带正以愈发畅通的“发展脉络”,书写区域协同发展的崭新答卷。

长江经济带,是中国经济版图上的重要支柱。它覆盖11省市,人口和生产总值均超全国40%,2024年GDP占比更是攀升至47.0%。2025年前5个月,其外贸进出口值达8.31万亿元,创历史同期新高,同比增长5.4%,占全国进出口总值的46.3%。但亮眼数据背后,区域发展不平衡、产业链协同不足等问题依然存在。上游地区产业结构单一、基础设施薄弱,与中下游发展协同度较低;新兴产业集群虽多点开花,但规模效应和协同创新优势尚未充分释放。这样的现状足以说明,推动区域协同融通是长江经济带实现高质量发展必须跨越的关口,是时代赋予的必答题。

要答好这道题,首先要打破行政壁垒这道“无形之墙”。长期以来,长江航运的“船籍港限制”,如同横亘在江面的一道“无形闸门”。2025年,长江区域船舶检验一体化改革的深化,让这一困境迎来转机。截至8月27日,宜昌与马鞍山一体化工作站累计完成船舶检验2870余艘次,为企业节省船期超8600天,节约成本逾4300万元;仅前8个月,两站便完成检验829艘次,省下2487天船期与1243.5万元成本。当“统一受理、统一检验、统一标准、统一制度、统一发证”的模式,取代了“各自为政”的管理壁垒,长江航运的“肠梗阻”应声而通。这看似细微的改革,恰是区域协同的“破题之笔”,唯有打破行政藩篱,才能让要素流动如江水般顺畅。

基础设施的“硬联通”,是协同融通的坚实根基。今年8月26日,沪渝蓉沿江高铁武汉至宜昌段进入试运行阶段,313公里的路程,设计时速350公里,将两地最快旅行时间从2小时压缩至1小时左右;与此同时,成达万高铁开江南站主体结构封顶,这条连接成渝与长三角的“快速走廊”,正不断缩短西部与东部的时空距离。从长江黄金水道的航道升级,到沿江高铁网络的密织,这些跨越山河的基础设施,正重塑长江经济带的空间格局。当“水铁联运”“陆空衔接”的交通网络日益完善,人才、资金、技术等要素便有了流动的“快车道”,为区域协同注入了最坚实的底气。

产业协同的“深融合”,是协同融通的核心动力。区域发展的关键,在于产业链的同频共振。在赣浙两省,“南昌—宁波”海铁联运模式持续焕发生机,2025年1—4月业务量同比增长4.3%。借助“浙江e港通”平台,宁波舟山港的关务、港务、船务功能向内陆延伸,让南昌国际陆港实现“两关如一关、两港如一港”,催生出“无水有码头”的物流新业态,带动陆海资源协调互补、互联互通,推动陆域经济与海域经济“双向奔赴”。产业的协同发展,正让长江经济带从“各自为战”走向“抱团发展”。

生态文化的“共守护”,是协同融通的精神纽带。长江经济带发展,从来不是单纯的经济增长,而是生态与经济的和谐共生,是文化与发展的同频共振。在四川,长江流域70%以上国控断面水质达Ⅱ类,新增恢复湿地40.46平方公里;湖北持续推进生态省“五级联创”,累计获得国家命名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32个、“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9个,稳步从生态大省迈向生态强省。这种生态的共保、文化的共享,让区域协同有了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

国家战略的“强支撑”,是协同融通的重要保障。区域协同发展,离不开顶层设计的引领和政策资源的倾斜。2025年,国家发展改革委安排超3000亿元支持第三批“两重”建设项目,重点投向长江流域生态修复等领域。从长江流域省级河湖长联席会议机制的建立,到跨区域产业联盟的组建,再到要素市场一体化试点的推进,一系列“硬投资”与“软建设”相结合的举措,正破解协同发展中的体制机制障碍,为长江经济带协同融通保驾护航。

长江之水,奔涌千年;协同之路,行稳致远。如今,长江经济带11个省市正以“共饮一江水,同下一盘棋”的格局,打破壁垒、联通要素、融合产业、守护生态。当长江的“发展水流”愈发畅通时,这条承载着历史与未来的黄金水道,必将成为引领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引擎,在奔涌向前的浪潮中,书写区域协同、共启新程的时代华章。

稿源:荆楚网(湖北日报网)

作者:陈虎(长阳土家族自治县委政法委“清江剑”团队负责人、湖北省散文学会会员、长阳土家族自治县文联第五届作协理事)

责编:廖逢倩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意库资讯网 » 【飞阅长江 文润荆楚②】以区域协同融通推动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